编制单位: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完成年份:1997年
规划背景
中和桥地区位于南京主城东南部,地跨苜蓿园分区及机场分区,行政隶属白下区及秦淮区。该地区在行政区划调整前,属城郊结合部,区内各类用地犬牙交错、相互干扰。该地区现状道路疏而窄,断头路多,道路网不成体系,尤其是秦淮河及护城河两侧联系路较少,造成该地区交通极为不便。同时,该地区就业岗位和居住功能严重失调。随着主城及其他地区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改善该地区的交通条件、生活条件、完善用地功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规划内容及特点
中和桥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旨在以南京城市总体规划、苜蓿园分区规划和机场分区规划为指导,严格控制大中桥路、大校场路沿线用地建设的无序发展,并借助光华路、苜蓿园大街建成通车的契机,调整中和桥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增强居住功能,改善居住环境,控制和引导该地区的建设和发展。
中和桥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对现状深入了解和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全面研究了规划区的用地布局、道路系统、基础设施等各方面问题,并分析、研究了城市总体规划,相关分区规划对规划区的要求,然后在分区规划的总体把握下进行街坊和地块的深化,规划思路自上而下,充分体现了规划的全局性和系统性。
规划近远期相结合,力求处理好规划可能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不影响合理性的同时使规划更具有可操作性。规划立足于本地区的建设,在改善居住环境、完善各级配套公共设施(含交通、市政设施)的基础上,兼顾开发效益,合理确定各项控制指标和各类指导性意见。
规划以“区、片、块”的研究思路对用地、设施进行层层控制和落实,同时强调了分地块详细控制图的可操作性。分图则以道路围成的地块为单位,控制内容包括地块详细控制图和周边条件说明、功能用地的3类8项控制要素及城市配套服务设施等几项内容。
中和桥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还就在传统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就加强规划的法制性进行了尝试。规划成果包括三部分内容:规划文本、实施细则及规划附件(含现状分析、文本说明、相关附图等内容)。其中《实施细则》就规划区用地控制通则、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及控制、规划建设控制要素、土地使用强度控制、道路交通设施控制、城市服务设施配建控制等内容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和规定。

南京市中和桥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图

南京市中和桥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地块图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