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舟山普陀区建设环保局
规划面积:53.6公顷
规划人口:0.65万
完成年份:2000年
规划背景
普陀墩头客运码头区隶属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老城,且为老城区剩下的几块可成片改造的用地,普陀区与各岛际之间的航运客运码头及全国最大的水产市场均在本区。墩头客运码头区地处普陀城区老城的西端、老城的入口位置,普陀城区的东西向3条城市主要道路交汇本区,最北面一条旧329国道为全区交通干道,中间为生活性干道;南面一条为滨海景观道,规划用地北部靠山,南侧临海,西侧临浦西工业区,旧城现状商业中心在规划用地的东面,规划用地周围多为居民住宅以及即将搬迁的企业。普陀墩头客运码头区规划用地53.6公顷,总居住人口6500人左右。
规划内容及特点
该地区为普陀旧城西部的中心区,普陀城区的交通枢纽所在地,全国最大的水产品市场所在地,是水路和陆路进入沈家门老城的门户所在地。它承担着西部居民购物、娱乐、居住的职能,水路客运及陆路疏散的交通中心职能。水产品流通、存放、贸易的职能,接待游客参观、游览、品尝和购买水产品的职能。
规划按着城市主要干路的走向将全区从空间上划分为三个层面:①环境优美、静谧、宜居的居住层面;②繁华、热闹、集聚人气的综合商业层面;③与市场、码头功能相结合的渔港操作层面。
按用地功能上分将用地划分为6个区块:①美化老城形象的入口广场区;②改善老城居住环境的住宅区;③人气旺盛的商业综合区;④为全区服务的客运码头服务区;⑤贸易服务区;⑥水产交易区。
位于本区内的客运码头是全区的一个主要交通发生源,而且规划的交通中心和全国最大的水产品批发市场的运营,使本区交通规划对整个老城交通的疏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规划结合旧城特点和开发需求,采用街坊式划分,适当增加路网密度,形成一个三纵三横的干道网络及支路系统。
从大环境入手,考虑到山、城、水的空间构成,加强南北向的绿化联系,将用地空间上的三个层面贯穿起来。因为规划区属于沈家门老城的一部分,整体形象一方面应符合老沈家门的老城市形象特色,亲切宜人,同时,适当降低开发密度,缓和老城拥挤、板结的现象,展现老城的新面貌。
规划以小区道路、自然界线和用地功能为地块控制单元,再对区内的各类用地进行详细划分,地块划分后进行统一编码,以图纸和文件形式对每个地块提出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要求,用以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为土地综合开发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地块控制指标体系分为两类:规定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
规定性指标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用地面积、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限高、绿地率、建筑后退红线距离、配建车位数、绿化覆盖率。指导性指标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居住人口、建筑形式、建筑色彩。除以上指标外,本次规划在图则中还对街道界面,地块内配建的公共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类型、禁止机动车开口路段、过段人行道位置等提出了具体控制建议。

舟山市普陀墩头客运码头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分图图则

舟山市普陀墩头客运码头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规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