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划面积:87.25公顷
规划人口:1.2万人
完成年份:2000年
规划背景
规划区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新区中部,西南靠山,东临东海。用地为海塘就近挖山填海形成,总用地面积87.25公顷。
规划区是东港新区特殊的景观和交通地带的综合功能建设区。依照分区规划,将东港桥头区建设成为包含商贸服务、体育场所、文化娱乐、居住设施等在内的综合性地段,服务配套东港新中心,并作为普陀山、朱家尖、沈家门“旅游金三角”的旅游服务基地。居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2万人左右。
规划内容及特点
(1)依据分区规划,确定东港桥头区用地功能结构、用地性质
用地功能结构以中心交通干道两侧公共建筑为中心,形成南北走向的主要公建轴;在纬五路以南扩大原有的体育馆形成普陀区体育中心;沿滨海路两侧形成公共娱乐活动场所,其余多数地块以商住综合功能为主。
用地规划的原则和策略:促进土地使用的多样化和综合性;提高土地开发的强度,使之紧凑、集中,并利于步行,以激发商业活力;确保各类用地的均衡发展,以创造足够的各类活动场所;建立方便有效的联系;提供方便、安全的公共空间和商业空间。特别是提出了街坊内部公共空间的控制和设计:承袭普陀区沈家门老城生活性街道空间的传统并加以发扬创新,摒弃沿交通性道路开设商业设施的惯用办法,控制街坊地块形成连续的内部小型广场空间,周围布置市场等商业设施,使原先无组织的街道活动有序化的同时不丧失其活力和魅力。
(2)研究城市建设同自然山体、水体及周边建成区的空间关系,并制定环境控制办法
着重研究在重要的景观通道上的动态和静态的视觉感受和规划控制的关系,确定天际轮廓线、沿海城市立面的控制方法,并参照合理的美学尺度比例,将这种控制思想体现到具体的地块指标中;提出周边环境影响因素的处理建议:包括建立绿化带控制高架后的纬五路的噪音、废气、降尘污染;结合区外生态山体建设山地公园,连通本区的绿化步行道形成方便的游览通道;严格控制山体挖方对自然环境的人为破坏,建议选择对城市景观影响小或者非生态敏感区域挖方填海。
(3)明确道路功能,充分发挥道路的作用
将纬五路在适合条件下改建为高架道路穿越本区,将本部交通同区内交通分开,并在本区西部入口处预留立交桥用地,同时制定相应的分阶段实施的办法,以利长远的建设发展需要;发展多元化、安全便捷和环保的交通系统,尤其鼓励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合理分布静态交通用地,满足停车需求。
(4)制定城市设计准则
包括制定建筑设计准则和街道景观设计准则。建筑设计准则包括对建筑的物征、体量、建筑形式、建筑材料、建筑色彩、停车、照明等的控制。街道景观设计准则包括对道路、道路交叉口、开放空间、照明、指示标志物的控制。

舟山市普陀东港桥头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区位分析图

舟山市普陀东港桥头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规划图

舟山市普陀东港桥头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分图图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