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泰山学院校园详细规划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设计研究院
泰山学院是泰安市委、市政府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其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规划建设的一所6000人规模、集高等师范和高等职业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地方院校。选址于泰安市区西部,位于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泰山南麓背山向阳的缓坡地带,南面不远处是大河水库,基地南临市区东西向主要干道东岳大街。基地南北进深平均约为550米,东西长为650米,规划用地约41公顷。
一、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泰山学院作为21世纪投入使用的高等院校,其校园规划应该顺应高等教育各学科交叉渗透,培养开拓型、复合型、创造型人才的发展潮流,突出以“人”为中心,贯彻维护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珍视其背依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泰山、面临大河水库的独有文化历史与自然地理环境,创造一个富有时代气息、环境独特优雅的现代校园环境。基于这种考虑,确立了“山水情接、人文精神”的规划指导思想。
二、空间布局
1、规划结构形态
泰山学院校园基地背山面水,东北方向依泰山傲徕主峰,西南俯瞰大河水库之开阔水面,左右两翼山丘隆起,基地外部空间形态具有明显的凹入式地理环境特色。规划总体结构形态构思首先以“山”、“水”的南北连线构成一条“山水轴”;其次在东西方向用一条步行道联系主要教学区、辅助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的交通,构成一条学术轴学道;第三,整修保留基地内两条自然冲沟的基本形态和周边良好的植被,发挥其维系生态环境的作用,构成了贯穿校园南北的两条“生态线”。“两轴两线”成为校园规划总体结构的基本形态模式。
在空间布局上,结合东岳大街与正南北方向呈45度夹角的特点,构建两大座标体系,即以垂直于东岳大街的东北西南、东南西北的山水连线为垂直网线;以争取良好建筑朝向的南北方向为45度网线。两大座标体系形成校园平面布局的结构参照网线,形成校园物态关系垂直与45度相互交叉、渗透的结构网络,以此为参照,进行校园外部空间和建筑布置。在争取良好建筑朝向的同时,创造丰富的校园空间环境,充分体现校园背山、面水、山水联系
的地理环境特点。垂直于两条自然冲沟走向的西北、东南方向的结构轴线,强化环抱于校园两翼山丘的视觉联系,使校园整体形态与自然环境达到有机融合。
2、功能分区与总体布局
整个校园划分为中心教学区、辅助教学区、行政管理区、学生生活区(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区五个功能区域。校园规划结合总体结构形态和平面坐标网络,予以合理安排,使其各得其所,联系方便,形成有机系统。
充分结合自然地形条件,保留修整的两条冲沟,形成了静谧的自然绿色空间,为师生创造一个幽雅的休息、阅读环境,也构成了校园的两条生态线,维系了原有地理环境的生态特征,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校园环境。由冲沟限定出校园三块相对较完整、独立的用地,形成中、西、东三区。中区面积最大,地势相对平整,集中布置了中心教学区,由南到北、由低至高,分别布置学校入口、中心广场、理工教学电教中心大楼、文科楼,形成一条南北视觉轴线。以中心广场为节点,南北连接泰山和大河水库,中心广场由理工教学电教中心大楼、办公成教楼、实验中心,以及图书馆围合,形成校园空间主体。理工、电教中心大楼北部的文科美术楼既独立又联系,限定出一条东西方向的带状空间学道,其两端对景分别是西区的图书馆和东区的学生第一食堂,形成东、中西三区的空间联系纽带。西区为西冲沟以西地块,安排了图书馆、中心实验楼、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音乐楼,形成辅助教学区。中心教学区和辅助教学区后退东肺大街35180米,并以绿化空间相隔离,杜绝城市干道的噪音干扰。东区为东侧冲沟以东地块,集中布置食堂、学生宿舍、学生中心、以及各类运动场地,形成学生生活区和运动区。局部通过涵洞组织泻洪后,运动场架设在东侧冲沟下游的开阔地带,并结合冲沟两侧的自然坡形成看台。文体活动中心布置在运动场以东、临东岳大街,便于交通疏散和对外开放。两组学生宿舍组团分别布置在校园东部和主要教学区北部,两组团之间布置一、二食堂,方便学生用餐,最大限度的缩短教室食堂宿舍之间的交通距离。热力中心(锅炉房)布置在校园东南角,靠近东岳大街,考虑其煤、灰的运输问题,设单独入口。
考虑到学校将来的发展,各大功能区域都留有自己的生长方向,并且能够充分保证各自功能区域空间结构的完整性。
三、创新与特色
1、规划设计从大的环境入手,巧妙利用“山”、“水”自然生态要素,构建“山水轴”,组织校园主体空间,使泰山学院自然地融入泰山环境之中。
2、贯彻可持续的、生态的设计理念,珍视其独有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达到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效果。保留并改造自然冲沟,充分发挥其自然生态作用,建筑布置依山就势,保持自然地貌,同时构建丰富的建筑空间。
3、规划设计顺应现代高等教育各学科相互渗透,培养开拓型、复合型、创造型人才的发展潮流。公共教学设施相对集中,达到教学资源的共享,基本教学空间模块化,并采用“生长”的方式构建为群体,从规划中提供延展的可能性,并且充分保证各自功能区域空间结构的完整。
4、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思想,以学生的行为特点作为规划布局的依据。在主要教学区、辅助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之间,构成一条步行道——学道,创造高效率的内部运行系统。
5、校园整体形象塑造,以泰山文化为背景,与环境构成和谐关系,使校园物态环境体现地域文化品质,体现现代化教育建筑典雅大方、简洁明快的性格特征。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总用地 41.24公顷
2、总建筑面积 150842.45平方米
3、建筑密度 11.4%
4、容积率 0.38
5、绿地率 55.9%
6、投资概算 2.2亿元
五、实施效果
泰山学院工程由市政府投资两亿兴建。截止2001年3月,主体建筑工程包括理工楼、文科楼、电教楼、音乐楼、美术楼、实验中心、图书馆、办公综合楼、职业培训中心、学生宿舍、食堂按时完成,竣工面积约14.5万平方米,进入校园环境建设和绿化工作。2001年5月学校搬迁,2001年9月正式招生。体育馆原定为二期工程建设,为保证校园整体效果的完整性,市政府加大筹措资金的力度,提前开工,目前建筑主体已竣工,正进行内部装饰。
项目完成后,总的评价认为功能布局合理,交通流线清晰便捷,建筑内部空间经济实用,符合现代化高校建筑的使用要求。校园整体面貌具有时代感,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泰山文化特色,与周围环境具有良好的协调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