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规划在亦庄枢纽站前综合区预留50公顷的行政办公用地,用于疏散中心城部分功能。
第37条 科技
(1) 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
(2) 新城立足以科技促进产业发展,充分利用首都的科研资源优势,加强研发投入和研发基地建设,积极引导科研机构和科技人才向新城流动。在轨道两侧、滨水沿岸规划适量的研发用地,保证基地良好的交通条件和宜人的环境。
(3) 逐步加大对各级各类科普设施建设的资金、管理投入,加大政策倾斜,努力提高科普设施的服务水平。
第38条 教育
(1) 坚持公共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大教育投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推动建设学习型新城。
(2) 在现状河西职教园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为生产配套的职业教育,为产业发展提供普通技工的同时,重视对从业技术人员高水平的继续教育。
(3) 在亦庄枢纽站前综合区规划高等教育用地,优先引导同新城发展定位相适应的高等学校向新城转移,疏解中心城部分高等教育功能,同时提升新城人文品质。
(4) 按照《北京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指标及说明》的要求,落实基础教育设施在居住区内的用地规模,同时保障各生活片区基础教育设施步行15分钟的服务距离。
第39条 文化娱乐
(1) 全面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繁荣兴旺,推动经营性文化产业蓬勃发展,逐步提高新城的文化生活质量,满足居民文化生活需求。
(2) 构筑以大型综合文化设施为龙头、面向大众的一般文化设施为基础的结构体系。在亦庄枢纽站前综合区规划一处大型综合性的文化设施,在荣华路公建区规划一处博物馆。在其它片区根据需求规划适量的图书馆、展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保证各级文化设施的配套建设。
(3) 在三海子公园、五环路南侧大型公园、凉水河沿岸规划布局适量的户外、户内娱乐休闲设施。
第40条 医疗卫生与保健
(1) 加强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卫生监督、医疗急救、卫生信息等各类卫生设施建设,提高设施管理、运营及综合服务水平,满足新城居民就近就医、保健康体等需求。
(2) 建立以综合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主的两级医疗服务体系,达到“小病治疗在社区、大病诊治到医院”。
(3) 根据配置标准,新城规划综合医疗中心共三处:一处在核心区现状同仁医院的基础上改造升级而成,新规划两处分别位于站前综合区、六环路路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