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城市绿化
第50条 规划目标
以创建“宜居城市”为目标,高标准构筑亦庄新城生态绿地系统,实现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2010年建设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5平方米,人均城市绿地达到45平方米。2020年建设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21平方米,人均城市绿地达到53平方米,全面实现系统完善、布局合理、指标先进、定额达标、公共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全面覆盖、安全和谐的生态绿地系统。
第51条 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依托新城区域生态网络基础,以“两轴三带”为主构架,结合城市道路绿化带贯穿城市各级各类绿地,综合构成亦庄新城绿地系统。
(1) 新城区域生态网络基础指新城集中建设区外围的绿化隔离地区以及农田林网。
(2) “两轴三带”指由六环路和京津塘高速公路防护林形成的两条十字防护绿轴以及结合凉水河、新凤河、通惠干渠形成的三条城市绿色生态休闲带。
第52条 集中建设区外围绿地建设
(1) 应协调建设隔离地区绿地,确保中心城与新城之间以及新城与新城之间的生态屏障,防止中心城的蔓延,防止各建设组团连接成片,构建区域生态网络体系。加强对建设区外围农田林网的保护,避免新城建设区的无序扩张,控制外围地区的分散建设。
(2) 重点建设新城西部地区的南苑风景名胜区三海子公园,以及新城东部地区京津塘第二通道西侧沿线两处大型集中绿地。
第53条 集中建设区内部绿地建设
应加强对道路绿带、滨河绿带、铁路绿带和防护绿带的建设,保证规划区内各种绿地以及规划区与外围大环境绿地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完善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1) 现状建成区内,一方面应提高现有绿地的建设水平和质量,完善绿地的各种功能,提高绿地的公共性和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应加强对未建设用地的控制,按照公园绿地的服务规模和服务半径的要求进行绿地的合理布局,尽量避免在建设完成之后再采取拆房建绿的方式增加绿地。
(2) 规划建设区内,应充分利用整体建设优势,进行公园绿地的合理布局。结合凉水河、新凤河、通惠干渠两侧绿地建设形成滨河公园绿地系统。结合居住区的建设,按照合理的服务半径,规划居住区级绿地,形成星罗棋布、方便使用的游憩绿地系统。结合工业区的集中建设,按照相应的用地比例,规划集中的公园绿地。
第五节 环境污染防治
第54条 大气污染防治
(1) 改变能源结构,作为解决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加强对重点污染企业的监管;热电厂采取脱硫措施;工业锅炉使用燃油锅炉,安装高效除尘装置。
(2) 从强化管理入手控制汽车尾气污染,全面推行无铅汽油和净化节油装置,建立健全汽车污染监测管理机构,严格执行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完善监测管理手段和方法,控制汽车尾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