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生态保护和资源集约利用。强化生态保护、资源集约利用的前提地位,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友好型社会,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4) 人口结构与素质。通过创造宜业宜居环境,活跃用人机制,加大公共教育经费投入等措施,实现对中心城人口的疏解和高素质人才的集聚。
(5) 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均衡配给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城资源分配的社会公正和机会平等,同时为开发区向综合新城的转型、新城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6) 产业发展。研究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策略,优化产业区空间结构,促进产业的集聚,完善产业区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提高产业区的活力,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7) 重要节点及功能区的综合研究。主要包括:一站(亦庄枢纽站)、一街(荣华路)、一河(凉水河)、新型产业区的功能布局。
(8) 近期发展与实施策略。制定新城规划标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强化近期建设和分期实施规划,摸清现有土地存量,研究投放时序,规划预留和储备好中远期发展的用地空间。
第7条 发展重要条件
(1) 国家做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和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建设的战略部署,对京津发展走廊上的各个城市和地区带来巨大的机遇。亦庄位于京津冀北区域的核心地区,是京津城镇走廊和产业带上的重要节点,是首都面向区域发展的门户。
(2) 总体规划确定亦庄为三个重点建设的新城之一,是构筑中心城反磁力系统的重要一环,是实现北京城市空间结构战略调整的关键性地区,要高标准建设新城。
(3) 作为北京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为数不多的同时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优惠政策的地区,承担着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的城市职能,是北京参与区域高端产业竞争的主要载体。
(4) 亦庄是以产业为主导的新城,尤其要把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作为发展的前提条件,新城城市规模应严格控制在100平方公里,同时要满足水、能源等的合理承载能力的要求。
(5) 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是制约新城发展的重要因素,新城的发展规模和空间布局的确定必须充分考虑环境与生态的现实状况和发展目标。
(6) 规划亦庄新城范围内包括大兴和通州两个行政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统一的规划实施平台是实现新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二章 新城定位、发展目标与策略
根据北京城市发展目标以及总体规划对新城的功能定位,结合新城发展条件和动力,科学确定新城的定位、职能、发展目标与策略,并以此指导新城的建设和发展。
第8条 新城定位
北京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为依托的综合产业新城,是辐射并带动京津城镇走廊产业发展的区域产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