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加强新城与东部发展带各新城以及大兴新城的交通联系,加快黄亦路、大容量公交(BRT)、东部发展带联络线和市郊铁路S6线的建设。建立三个重点新城之间的复合型交通走廊,促进三个重点新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东部发展带反磁力系统。
(4) 加强新城对外出入口的规划建设,建立新城与周边区域的联系,充分发挥亦庄新城产业发展、新城建设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周边地区的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
第80条 道路系统
(1) 新城道路系统为方格网、环路布局,路网由高(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组成。
(2)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新城路网密度指标为5~7公里/平方公里,道路用地率不低于20%。
(3) 新城道路红线规划宽度
快速路(或高速路)道路红线为60~80米;主干路为与市中心区、以及新城内部各组团之间联系的主要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为50米~ 60米,道路间距约为600米~ 800米;次干路为联系各组团之间的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为35米~ 40米,道路间距约为300米~400米;支路分为2种等级:距离较长的城市支路,道路红线宽度为20米~25米,道路间距为150米~200米;距离较短的城市支路,道路红线宽度为15米~20米,道路间距为150米~200米。
(4) 道路横断面的布置
道路横断面的布置要为合理组织行人交通、公共交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以及公交乘降等创造条件;要为轨道交通、过街设施等预留合适的空间;应尽量保留道路中间及两侧树木,改善城市景观,对于滨水道路横断面的重点意义在于道路的环境,将人行步道与自行车道布置在近水一侧,使人能更容易接近大自然,而车行道远离水,减少机动车对水环境的污染。同时根据亦庄地区的交通特性,提出对外进出口道路潮汐式道路横断面。早晚交通高峰期间,双向车道不对称布置。不同方向的车道数目根据交通流量确定。
快速路与道路网中重要道路相交时采用立体交叉,其它路口一般采用平面交叉。
第81条 公共交通系统
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对新城建设的引导和疏导作用,协调新城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线路、枢纽的关系,在2020年前建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体、轨道交通及快速公交为骨干、多种运输方式相协调的高效便捷、安全舒适的综合客运交通体系。
(1) 轨道交通系统:由京津城际铁路、地铁M12线、市郊铁路S6线、L2线、L5线和亦庄支线组成的快速轨道交通网骨架,贯穿新城南北及东西,有机连接新城各组团,并连接北京中心城、通州、顺义、密云、大兴等新城。
(2) 地面公交客运系统:按快线、干线、支线三级系统优化和完善地面公交线网结构。
(3) 公交枢纽及场站:按照公交枢纽、保养场、中心站、首末站安排公交场站规划用地与建设。
(4) 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公交枢纽要实现“零距离”换乘。
(5) 适度发展出租车,提高服务水平。
第82条 停车系统
(1) 停车场规划要与新城的土地功能布局相结合,对于大型集散场所,例如商业中心地区,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公共停车场,不同程度的满足各种用地功能的停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