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停车场规划要与新城的交通设施规划相结合,对于车流、人流密集地区的客运枢纽站,要根据所处位置,考虑P+R停车设施,方便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
(3) 要充分利用新城的土地资源,因地制宜的选择停车形式,包括地面、地下停车场(库)与停车楼、机械停车方式等。
(4) 停车场要设置一定比例的残障人士专用停车位。
(5) 要满足亦庄新城地区居民的基本停车位,要做到“一车一位”。
(6) 在新城范围内共安排P+R停车场11处;结合亦庄土地功能布局规划,按照《北京市大中型公共建筑停车规范》配建大中型公共建筑停车场;修建公用停车场设施,满足新城重点商业区、旅游场所、体育场馆、医院等公共停车的需求。
(7) 实施交通需求管理。将新城划分为依托轨道交通和地面快速公共交通站点集中开发的“TOD社区”高强度开发区和其他一般区域,分区域采用不同的停车位供给标准和收费标准。同时鼓励其他配建停车设施对外开放。
第83条 自行车及步行交通
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未来在新城交通体系中将成为居民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之一,是中短距离出行的理想交通方式,主要承担各组团内部的出行活动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
(1) 提倡步行及自行车交通方式,实行步行者优先。
(2) 规划、建设和政策法规制定中,为行人过街和自行车交通提供方便。
(3) 结合生态、景观要求,综合考虑自行车道及人行道在道路上的布置。
第84条 交通管理系统
强化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和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注重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路权分配。提高全民现代化交通意识,实现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高效、安全、便捷、舒适和文明,降低交通能耗和污染。
(1) 加强交通管理设施建设与交通需求管理。完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等交通工程设施,加强基层驻地、交通指挥中心以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设施建设。引导小汽车交通的合理使用,鼓励市民使用绿色交通方式出行,削减城市道路交通及环境负荷。
(2) 加强交通法规建设,严格执法,制定交通安全发展规划,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程建设与交通安全社会宣传力度。
(3) 加强交通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改善交通环境,做好机动车尾气污染、噪声和震动的防治工作,发展高效、清洁的交通工具。针对机动车增长对环境影响的状况,实行动态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估。
(4) 加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管理。构筑包括公共交通指挥调度、交通诱导、紧急救援管理、交通事故快速勘察等子系统在内的智能交通系统,全面提升交通管理水平。
第十章 市政基础设施
确保安全、高效、集约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85条 目标与原则
(1) 建设高标准的城市基础设施,按照与中心城区同等的建设标准,针对亦庄新城的特点,某些标准(如雨洪利用、建筑节能)要高于中心城区。同时尽量采用新技术。2020年,建成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