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工业区
作为开发区的主体部分,景观处理上除了对企业精神的关注外,应着重注意环境的营造,将自然的景观元素引入人工雕琢痕迹最重的工业景观中,通过绿色景观格局的构筑,一则维护开发区内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平衡,二则以绿传情,体现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注。
工业区应注重整体空间形态紧凑、有机。建筑形式简洁、大方。从多方面、多角度充分展现现代化工业建筑的特点。
(5) 研发区
景观的处理需着重强调人文风貌与高科技氛围,无论建筑景观还是开敞空间处理,构筑物的设置都应体现文化和科技特色。
(6) 滨水地区
作为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和亲近自然的平台,规划应充分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尽量减少开发建设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稳定性和安全性,充分发挥水环境资源丰富的特点,结合河道治理,对滨水地区进行精心设计。
第二节 分区管制
第108条 分区规划目的
分区规划是根据新城不同区域的发展现状、自然资源条件、功能特征、城市设计要求、未来交通市政支撑条件等,制定分区域的发展策略。通过对资源利用、用地功能、开发强度、景观特色、主要公共设施、建设时序等要素的总体控制和引导,为下一层次控规编制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第109条 新城建设分区发展指引
(1) 两级分区体系
①片区:根据河流和主要道路将新城分成7大片区,包括核心区、河西区、路东区、亦庄枢纽站前综合区、马驹桥居住组团、物流基地、六环路路南区。
②街区:在7大片区的基础上,根据现状条件、用地功能、城市景观特色、开发强度、未来市政交通支撑条件等,将各大片区分成若干个街区。
(2) 分区控制重点
①片区的功能反映新城发展布局的结构,对各片区的功能定位和容量等宏观内容进行控制是实现新城发展目标的重要规划前提之一,是片区层次控制的重点,不宜随意调整。同时,这些内容作为在编制下一层次规划中深化、细化的依据。
②街区作为下一步地块控规编制和控规局部调整的最小研究范围以及城市建设管理的基本单元,其重点控制的内容包括:主导功能、建设总量、公共绿地总量、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总量、基础教育配套设施和其它各类指标的总量控制。其中涉及到服务半径要求的指标在满足总量平衡的前提下,还应保障服务半径合理。
第110条 新城密度分区发展指引
密度分区是综合研究新城不同区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交通支撑条件、市政基础设施供给、城市景观、城市改造的需要等多种因素,对建设总量在新城不同区域进行开发建设强度的分配,以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