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密度开发区:指大部分建设地块容积率2.1以上,建筑高度30米以上的地区,主要包括亦庄枢纽站前综合服务中心,荣华路高端产业服务中心、六环路南区公共中心及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周边的综合开发等。为促进土地有效利用,采取降低基地覆盖率,提供开敞空间的措施,并以较高的容积率作为奖励条件。
(2) 中高密度开发区:指大部分建设地块容积率在1.6-2.1之间,建筑高度18米-30米之间的地区,主要包括一般轨道站点周边的综合开发,产业研发基地等公共设施以及中高密度开发住宅项目等。
(3) 中密度开发区:指大部分建设地块容积率1.4-1.6之间,建筑高度18米左右的地区,主要包括住宅、学校、部分产业区以及滨水空间的标志区域等。
(4) 低密度开发区:指大部分建设地块容积率1.4以下,建筑高度18米以下的地区,主要包括滨水空间的大部分区域,大部分产业区以及高档社区等。
第111条 新城特色分区发展指引
通过分析新城内自然景观、人文建筑景观、区位条件等要素,结合新城整体城市设计意向,制定引导形成特色地区的发展策略,以建设更具有活力和吸引力的新城。新城的特色区包括四部分:
(1) 门户形象区
亦庄枢纽站前区,是新城面向区域和东部发展带的门户,是新城最重要的形象区,除了在用地强度上进行高层、高密度发展,充分发挥土地区位价值外,在城市空间形象上要注意公共设施轴线、步行轴线、站前轴线、景观轴线的综合组织。
(2) 核心商务区
荣华路两侧,是新城的行政和商业商务中心,新城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设施的主要集聚地,空间的设计更要体现以人为本,建筑、构筑物、指示牌、广场及步行系统的设计要求尺度宜人,营造浓厚的服务意识氛围,展现综合产业新城的特色。
(3) 滨水特色区
凉水河沿岸,是新城的灵魂,新城展示魅力,吸引人才和投资的重要平台。两侧布局混合用地,给游人以多种不同的体验。空间的设计应更加强调开敞空间和步行交通的系统性。
(4) 新型产业区
新城产业区的空间布局摈弃以往相对凌乱的方式,用地由具备划分弹性的模矩组成,促成相关产业共生链形成。建立明晰的人货分流交通模式,结合相邻厂家的“前台”门面,形成以人流为主的门面形象道路,为所有厂家提供景观优良的出入体验及具有价值感、且易于寻找的地址系统;结合相邻厂家的物流处理“后台”,形成以物流为主的背面服务道路,为所有厂家提供直接连通区域快速路网的高效动线。展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形象。
第十三章 新城近期发展与实施政策
强化近期建设和分期实施规划,摸清现有土地存量,研究投放时序,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引导重点示范区建设,发挥带动作用。
第112条 新城近期发展目标
(1) 大力引导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疏解中心城职能,形成区域产业引擎。
(2) 加快构建综合型产业新城基本架构,为进一步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3) 构建与自然平衡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