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条 分片区用地资源供给分析
(1) 新城核心区已经完成全部的基础设施建设,片区内绝大部分为建成区和正建或已批待建区,建设用地已经基本供应完毕。
(2) 河西区和路东区目前仅完成了少量的建设,新增开发用地和改造用地较多,并且在空间上同核心区联系紧密,市政基础设施易于接入,应是近期建设发展的方向。
(3) 站前综合区拥有大量的可开发用地,并且受京津城际铁路枢纽站的带动,车站周边也是近期建设的重点。
(4) 马驹桥居住组团约完成三分之一的建设,下一步应采取适当的控制和引导,随着新城的发展需求,逐步释放居住空间。
(5) 物流区基本处于起步阶段,近期应适当发展,为新城及北京市提供方便第三方物流服务。
(6) 六环路路南区基本为新增开发和改造用地,为近期控制发展的片区,主要作为2010年后的发展空间。
第114条 分期发展规模及发展方向
(1) 分期发展规模
规划到2010年,亦庄新城人口规模为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应控制在55平方公里左右。规划到2020年,亦庄新城人口规模为7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应控制在100平方公里左右。
(2) 发展方向
近期新城以核心区为依托,跨过京津塘高速公路向东、跨过凉水河向西进行发展。
第115条 实施内容导向
(1) 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中芯国际、京东方、诺基亚星网工业园)、汽车制造(奔驰、华泰汽车)、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主导产业。
重点启动京津塘高速路东部新区、凉水河西部新区的综合开发。路东区要充分利用开发区的政策优势,加快产业区建设;凉水河西部新区应围绕奔驰汽车园建设,逐步形成相关的产业链,加速产业集群化发展。
(2)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在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现代制造业的层次和竞争力的同时,发挥首都科技智力、信息优势,积极发展产业链上游研发、下游商务、行销等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
在中心公建科技研发区、凉水河西岸滨水区大力进行科技创新基地建设。
继续完善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发展荣华路商务会展、马驹桥物流、职业教育等,扩大就业机会,为增强新城综合服务功能奠定基础。
(3) 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鼓励发展房地产业,建设新型居住社区,通过建设河西区双语学校等配套设施的建设,逐步完善生活服务配套设施,提高居住社区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