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村庄建设的重点内容
①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②改善市政基础设施条件和切实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③注重房屋安全,建筑形式应体现当地文化特点,建筑布局上应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相结合;
④充分体现“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的“四节”原则。
第四章 新城总体发展
落实总体规划,对新城的规模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引导。科学确定新城的发展布局,促进新城健康、持续、集约发展。
第一节 人口规模控制与引导
第23条 人口控制规模
2020年,亦庄新城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7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其中常住人口33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暂住人口37万人左右。阶段目标到2010年达到30万人,2015达到47万人。考虑到人口流动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本次规划的城市基础设施等相关指标暂按100万人预留。
第24条 人口迁移模式
(1) 以就业为主的人口迁移模式成为新城人口集聚的主导方式。
(2) 新城人口迁移的来源包括三个部分:承接中心城人口疏解、吸纳外来人口、本地城镇化人口。
第25条 人口结构引导
(1) 社会结构
亦庄的产业规模与结构定位决定亦庄新城的社会结构。结合经济发展的特点,发挥城市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积极推动社会结构的持续优化。
(2) 素质结构
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素质结构:
①通过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层次和国际竞争力,改善创业环境和提高居住水平,集聚高素质人才,带动新城人口素质提高。
②活跃用人机制,同劳动就业管理部门、科研院校签订人力资源供给基地协议。
③倡导科教兴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培育专业技术人才。
④加强对原居民进行知识技能教育,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3) 年龄结构
至2020年,新城人口年龄结构逐渐趋于正常,形成以25-45岁年龄段人口为主的结构,同时儿童、老年人比重逐步增加。适应新城人口的年龄特点,满足不同年龄段人口的工作、生活需要,大力发展以教育、医疗为重点的公共服务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