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建立引导产业升级的廊道
新城产业的发展着重强调优化产业结构,立足以科技促进产业升级。针对现状加工经济、分厂经济特征明显,研发能力薄弱,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的特点,在规划用地布局上,沿大众运输走廊(轨道)两侧布置研发功能,在荣华路公建区布置商务、行销等功能,在滨水科技中心布置科教、研发和文化等功能,同时在用地环境条件良好地段,预留两块弹性用地,为上述功能的发展留有余地。通过以上用地功能的安排,实现产业链上游研发、下游商务、行销等生产性服务业的蓬勃发展,进而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6) 营造多元的、开放性的滨水空间
发挥亲水魅力,通过对凉水河的综合治理以及河道两侧滨水空间的营造,塑造新城的形象,使其成为展示城市魅力,吸引投资和人才的闪光点。
第29条 新城空间结构
在亦庄新城范围内,构建“两带――七片――多中心”的“组团网络式”城市空间结构。
(1) 两带:指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向东南方向协调发展的生活带、生产带,建立职住均衡、职住近接、同步成长的发展模式。
(2) 七片:新城范围内有京津塘高速公路、六环路、凉水河和新凤河穿过,自然将新城划分为七个片区:核心区、河西区、路东区、亦庄枢纽站前综合区、马驹桥居住组团、物流基地、六环路路南区。
(3) 多中心:指建立多个辐射区域、服务新城的城市公共中心,包括面向区域的亦庄枢纽站前综合服务中心,荣华路高端产业服务中心,凉水河滨水科技中心及六环路南区公共中心。
第30条 片区功能规划
(1) 核心区
开发区的起步区,是新城的行政和商务中心。用地功能上由三部分组成:西部沿凉水河的居住区、中部沿荣华路的公建区、东部沿京津塘高速公里的产业区。该片区北侧紧邻五环路,通过成寿寺路、博大路同中心城联系便捷,轨道L2线、L5线在此交汇。结合L2线,在荣华路两侧规划布局新城的行政中心和以商务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片区用地规模约19.3平方公里。
(2) 河西区
该片区西侧为城市绿化隔离地区、三海子公园和亦庄水厂,东北侧为凉水河,东南侧为新凤河。用地功能上由四部分组成:沿凉水河以职教、科研、体育、文化娱乐为主导功能的科技文化中心;临近绿化隔离地区的居住区;围绕奔驰项目建设的汽车产业基地;沿新凤河的混合功能区。荣华路公共轴线南沿线自东北至西南斜穿片区中心,轨道L2支线跨过凉水河沿奔驰汽车产业基地和混合功能区之间通过。片区南侧紧邻六环路,西侧临近京济高速公路,对外交通便捷。片区用地规模约16.2平方公里。
(3) 路东区
新城以产业为主导功能的片区,由三部分组成:东部沿京津塘高速公路、自北向南布局、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产业区(管辖权在开发区管委会),西北部沿通惠排干渠布局的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管辖权在通州区),北侧紧邻五环路的三羊居住区。轨道交通L2线、L5线、M12线在此交汇,针对产业用地高度集中的布局特点,为了提高该片区的活力以及应对产业升级的需要,规划沿轨道交通两侧布局公共设施和用作科技创新平台的多功能用地。该片区通过通黄路、垡渠公路分别同核心区和河西区、亦庄枢纽站前综合区和物流基地紧密联系。片区用地规模约20.3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