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条: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对组团与非建设区的接合部(生态走廊)进行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城市设计引导。重点内容是妫水河—三里河城市生态系统架构及周边地段的城市设计引导。改造妫水大街及周边地区环境,架构富有活力的城市景观轴,建设妫水河、三里河城市湿地公园,营造滨水生态景观带。
第五章:专项规划
5.1新城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第58条:交通发展目标
建设与生态融合,功能完备、选择多样、公平有效、满足多元需求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支持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支持新城功能的发挥。
第59条:交通发展指标
预计2020年,新城居民的中、长距离的交通出行方式应以公共交通方式为主导,公共交通出行占客运出行总量的60%以上。新城的短距离出行方式倡导以自行车及步行交通方式为主导。
第60条:交通发展策略
(1)推动土地与交通的一体规划,促进土地与交通的协调发展
因地制宜,提供适合的交通设施,恰当的交通供给规模,引导选择合理的交通方式,为土地开发建设提供支撑。发挥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作用,利用不同交通方式的出行特点影响土地利用发展模式的选择,利用交通通达性程度影响土地的开发强度及规模,引导土地使用规划意图的实现。
(2)调整道路功能,完善城市道路网系统,合理分配道路资源
在现状道路网基础上完善城市道路网系统,根据土地使用性质以及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形态特征、结合各条道路现状情况重新定位各条城市道路的功能,充分利用现有道路系统,挖掘其潜力,完善道路系统功能结构,建成功能明确、层次清晰、布局合理、衔接顺畅、整体协同效应好、满足新城对外和内部、适应生产、生活、旅游等多元化、多样性交通需求的道路网系统。
(3)改善区域交通系统,减少过境交通对新城的影响
调整原有过境长大干线的路径,规划新建位于城市边缘的绕城线路,将过境交通屏蔽于城市外围,减少过境交通对新城的影响。
(4)建立舒适、便捷、有吸引力的公共交通系统
建立新城内部和通往中心城、各村镇、旅游景点以及周边地区的多层次的公共交通系统,不断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提高乘坐舒适度、提高运营速度、提高运营准点率、提高行车安全性),提高公共交通换乘方便程度、提高换乘效率。
(5)构建区域级的旅游交通枢纽
结合新城内的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区域级的旅游交通枢纽,作为联系区域内旅游资源的桥梁,发挥旅游资源的整体效应,突现新城在旅游过程中集散、中转、旅游基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