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道路红线规划宽度
主干路为新城内部各组团之间联系的主要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为40米~ 60米;次干路为联系各组团之间的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为30米~ 40米;支路道路红线宽度为15米~25米。
道路横断面的布置
道路横断面的布置要为合理组织行人交通、公共交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以及公交乘降等创造条件;应尽量保留道路中间及两侧树木,改善城市景观,对于滨水道路横断面的重点意义在于道路的环境,将人行步道与自行车道布置在近水一侧,使人能更容易接近大自然,而车行道远离水,减少机动车对水环境的污染。
第63条:公共交通系统
协调新城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线路、枢纽的关系,在2020年前建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多种运输方式相协调的高效便捷、安全舒适的综合客运交通体系。
轨道交通系统:以京包铁路、延康铁路资源为依托开行新城至康庄、八达岭、昌平以及中心城的市郊铁路。
地面公交客运系统:建立覆盖新城、辐射县域、连接中心城的地面公交客运系统。
公交枢纽及场站:按照公交枢纽、保养场、中心站、首末站等层次安排公交场站规划用地与建设。
延庆新城内规划安排主要公交枢纽站2处,用地2公顷/个;公交中心站3处,用地1公顷/个;公交首末站2处,用地0.3公顷/个;长途客运站1处,用地1公顷/个;公交保养场1处,用地2公顷/个。
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公交枢纽要实现“零距离”换乘。
第64条:停车系统
停车场规划要与新城的土地功能布局相结合,对于大型集散场所,例如公共交通场站、旅游景点、商业中心地区,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公共停车场,不同程度的满足各种用地功能的停车需求。
要充分利用新城的土地资源,因地制宜的选择停车形式,包括地面、地下停车场(库)与停车楼、机械停车方式等。
要满足延庆新城地区居民的基本停车位,要做到“一车一位”。
结合延庆土地功能布局规划,按照《北京市大中型公共建筑停车规范》配建大中型公共建筑停车场;修建公用停车场设施,满足新城重点商业区、旅游场所、体育场馆、医院等公共停车的需求。
分区域采用不同的停车位供给标准和收费标准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同时鼓励其他配建停车设施对外开放。
第65条:步行及自行车交通
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未来在新城交通体系中仍是主要交通方式之一,是中短距离出行的绿色健康环保交通方式,主要承担各组团内部的出行活动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
提倡步行及自行车交通方式,实行步行者优先。
规划、建设和政策法规制定中,为行人过街和自行车交通提供方便。
结合生态、景观要求,综合考虑自行车道及人行道在道路上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