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区生态缓冲区主要地貌是平原,农田占有较大比例,具备相对较好的生态条件,是自然条件较好的生态保护区向人口密集的生态建设区过度的区域,该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将会对全区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川区森林覆盖率为18.52%,尚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同时还存在绿化系统不够完善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主要策略:提高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林木组分的含量,提高平原区林木覆盖率,建立更加完善的农田林网系统。严格控制区域内基本农田面积,尽可能保持现状农业用地。农业生产中,严格限制农业化肥和农药的用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畜禽粪便污染,防治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改善农业生产种植结构,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发展节水型农业,推广节水灌溉方式。治理沙化土地,控制水土流失。
城市生态建设区是指包括新城、重点镇、一般镇为主的城镇发展地区,该区是延庆社会经济发展集中地区,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影响,自然生态系统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自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功能脆弱,自我调节能力减小,目前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率较低。主要策略: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完善城市绿色格局。完善城市功能,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城市自然环境与山区自然环境的联通,建设宜居环境。保护水资源,控制官厅水库污染,严格控制水库水资源开发和水库周边土地开发。
(3)生态二级区划
在一级分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延庆县域进行生态分区,将延庆县域分为七个生态建设区,进行分区指导。
将山区生态保护区按照植被情况分为北山林地保护区、南山灌木保护区和东山林地保护区。将川区生态缓冲区按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类型划分为川区农业生态缓冲区和官厅水库保护区。将城市生态建设带按照社会经济特征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划分为城镇组团生态建设区和城镇组团生态隔离区。
北山林地保护区包括两个自然保护区,林地资源丰富,其森林覆盖率达到48.35%。同时延庆北部山区作为北京的西北门户,具有西北物资集散地功能。随着延庆城市职能不断完善,延庆自然生态环境逐年遭到破坏,由于山前地区处于延矾盆地北缘断裂带,周边砾石含量高,存在一定水土流失。主要生态保护策略: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生态旅游。
南山灌木保护区位于延庆南部中山、低山、丘陵地区,植被以灌木、水果、干果为主,是八达岭历史文化遗产所在地,森林覆盖率达到52.5%,灌木占15%。区内水土流失比较严重;风沙危害依然存在;八达岭自然风景区生态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主要策略:水土流失治理;对南荒滩进行治理;进行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旅游建设。
东山林地保护区位于延庆东部山区白河流域,林业资源较丰富,森林覆盖率为50.68%,人口密度较低。同时是延庆主要贫困落后地区。区内存在大量荒山荒地,自然生态被破坏;同时存在一定水土流失情况;山区居民生活水平低下。主要策略:进行水资源保护;林业资源保护;进行部分山区搬迁工程;恢复自然环境原生态。
川区农业生态缓冲区属延庆川区,是农业的主要集中地区,农业条件好,人口密度大,水资源相对丰富,环境质量优良。区内存在水土流失问题;林木覆盖率相对小,对于自然环境的调控能力不强;产业区结构不均衡等问题。主要策略:建立更加完善的农田林网;推广节水灌溉,较少水土流失,进行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
官厅水库保护区官厅水库485米范围,位于禁止建设区内。随着上游来水量逐年减少,区内水污染严重;此外还存在水上娱乐项目和鱼类捕捞等问题。主要策略:进行污染防治,控制水库污染负荷;防治水库周边水土流失;制定水库管理政策。
城镇组团生态建设区是延庆人口主要集中地区,自然系统基础较好,环境质量好。区内存在绿色组分不成体系,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主要策略:进行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污染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