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条: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借助北京地区科研院所密集的优势,积极加强合作,努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积极发展与名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战略联盟,开展科研项目合作,不断提高现有工业的科技水平,促进全县产业结构升级。
第20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进一步改善招商引资环境,转变政府服务职能,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将小城镇试点户籍政策向产业功能区倾斜,改善现有人才结构。
2.1.3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第21条:区域生态职能
延庆在西部发展带承担水源保护和风沙治理的职能,是北京市西部生态屏障中的重要节点,地处城市上风上水位置,对于调节全市气候和保护官厅水库水体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第22条:策略与实施机制
西部发展带的生态发展策略包括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生态建设三个方面。建立延庆生态建设与周边区域联动相协调的机制。与周边相邻的昌平、怀柔、怀来等区县建立生态建设协调规划、协调部署、协调行动,形成生态链在更大范围内良性循环的开放式生态系统。
2.1.4 区域功能定位和重点发展方向
第23条:区域功能定位
(1)生态职能:
北京市的后花园、西部生态屏障的重要一环,重要水源保护地,保障首都城市生态安全的关键区域。西部发展带中的生态型城市发展区。
(2)经济职能:
京津冀北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北京联系西北的空间枢纽和产业纽带。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示范区,建设生态农业为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区。最具特色的体验旅游和休闲旅游区,发展高端旅游休闲经济。服务北京国际大都市的科研、艺术创意型产业新区。
(3)文化职能:
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集中众多著名风景名胜区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县。促进首都对外交往事业的重要组成。
(4)定位核心与发展目标:
延庆地区和新城的发展定位核心可概括为三个方面:首都生态涵养重地、国际旅游休闲名区、现代生态宜居新城。
以生态涵养和环境建设为前提,加强首都重要水源地的保护和西北部生态屏障的建设;积极保护挖掘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资源,塑造地域文化特色,发展包括旅游休闲商务在内的高端服务业、生态友好型工业、都市型现代农业,努力构建循环经济产业模式;建设辐射区域的京西北交通枢纽和物流基地;充分尊重和利用山川盆地的自然地理、地貌特征,营造山水相间的组团式城镇发展空间格局,配置覆盖城乡、优质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宜居新城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