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城市绿化
第56条 新城绿地系统建设总体目标
建设多层次、均衡分布的绿地系统,发挥绿地在净化空气、消减热岛、保护生物多样性、防灾减灾、休闲娱乐等方面的综合功能。通过大型绿地、公园和绿色廊道体系的构建和布局规划,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城市绿地格局,充分发挥绿地生态系统在创建高品质生活环境和健康人居环境中的作用,保障顺义新城生态系统和谐持续发展。
第57条 新城绿地系统建设空间格局
新城绿地结构可以概括为五河、五廊、八点、多带。
五河:主要为温榆河、潮白河、减河、小中河、龙道河五条互相连通的水生态绿化走廊。主要功能是作为整个新城地区的生态廊道,使得顺义新城与城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城市农田林网等外围生态地区相连通,保持地区良好的生态。
五廊:为六环路、京密高速路、顺平路、李天高速联络线和东部发展带联络线五条主要城市高等级公路的道路绿化走廊。主要功能是连接作为顺义城市绿化系统网状结构的组成部分,连接各主要水生态走廊和新城各主要绿化节点,保持整个新城绿化系统的完整性。
八点:为新城一些主要的大型绿化节点及景观地区。这些大型节点可有效控制建设用地的连片开发,防止对城市生态阻隔和破坏,保证规划区绿化环境的质量,同时为该区域提供大型应急避难场所。
多带:根据新城用地现状及规划情况,城市主次道路两侧分别留有10-80米不等的绿化带。满足各功能区内行人的休憩、观赏等基本需求,同时还可通过在道路沿线和用地两侧种植大型植物,有效降低噪音,提高规划区内的环境质量。
第58条 新城城市开敞空间与氧源基地
新城中心组团南部、牛栏山组团北部、牛栏山组团与马坡组团之间、新城中心组团与马坡组团之间规划绿化隔离带,与潮白河、温榆河、小中河等河道两岸绿地构成不少于20平方公里的绿化空间,加上新城周边的农田、山林共同形成新城地区重要的氧源基地。
第59条 通风廊道
保护新城的组团式城市形态,维护生态通透格局,控制保护通风廊道,有效扩散大气污染物。
城市通风廊道分为主级廊道、次级廊道和第三级廊道进行控制。
(1) 主级廊道:潮白河生态廊道、温榆河生态廊道、沿六环路绿化带、沿京密公路绿化带,以生态作用和防护功能为主。
(2) 次级廊道:城市组团间绿化隔离带及结合高压走廊绿化带、大型林荫道等生态廊道系统,连接一级生态廊道及大型生态斑块,防止热岛效应。
(3) 第三级廊道:城市主要干道绿化带等构成网状生态廊道系统,也包括低密度开发地段以及具备集中生态效应潜力的特殊类型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