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条 规划、建设和政策法规制定中,为行人过街和自行车交通提供方便。应保证步道的有效宽度,行人过街设施以平面形式为主,立体方式为辅。为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换乘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在次干路及以上等级的道路上实现机动车与自行车之间的物理隔离,保障自行车交通安全和通畅。
第88条 结合生态、景观要求,综合考虑自行车道及人行道在道路上的布置。综合考虑自行车和步行系统与公共交通站点、公共开放空间等的联系。在潮白河、温榆河、龙道河畔,分别结合右堤路、榆阳路、裕丰路规划建设滨河步行道;在新城中心、马坡、空港城、国门商务区,结合商业开发,分别规划建设站前街、站前东街、新顺大街、向阳路、花园大道、花园三路等商业区步行街。
第89条 交通管理系统
强化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和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注重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路权分配。提高全民现代化交通意识,实现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高效、安全、便捷、舒适和文明,降低交通能耗和污染。
(1) 加强交通管理设施建设与交通需求管理。完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等交通工程设施,加强基层驻地、交通指挥中心以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设施建设。引导小汽车交通的合理使用,鼓励市民使用绿色交通方式出行,削减城市道路交通及环境负荷。
(2) 加强交通法规建设,严格执法,制定交通安全发展规划,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程建设与交通安全社会宣传力度。
(3) 加强交通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改善交通环境,做好机动车尾气污染、噪声和震动的防治工作,发展高效、清洁的交通工具。针对机动车增长对环境影响的状况,实行动态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估。
(4) 加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管理。构筑包括公共交通指挥调度、交通诱导、紧急救援管理、交通事故快速勘察等子系统在内的智能交通系统,全面提升交通管理水平。
第十章 市政基础设施
建设高效的市政基础设施,支持和保障新城发展。
第90条 目标与原则
(1) 满足新城发展的需要,尽可能满足各种用户不断增长的使用需要。
(2) 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和环保的要求,节约水资源、能源和土地资源。
(3) 采用新技术,高标准建设符合顺义“滨水、生态、国际、活力”特点的城市基础设施。
第91条 供水系统
(1) 2020年城镇人均生活用水指标平均达到260升/(人•日)左右,人均工业用水指标平均为170升/(人•日)。工业用水指标平均为70立方米/(公顷•日)左右。预计到2020年,新城用水需求量约1.86亿立方米/年,其中生活用水需求量约1.14亿立方米,占61.3%;工业用水需求量0.72亿立方米,占38.7%。
(2) 新城供水由当地地下水解决,各组团地下水水源地的位置及多年平均可开采量,有待进一步进行水文地质勘查和评价后再定。
(3) 根据顺义新城各组团规划需水量,及现有自来水厂规模,确定各组团规划新建水厂规模及占地面积。
(4) 首都机场不再单独打自备井,由市区自来水八厂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