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新城规模、结构与布局
促进新城集约发展和理性增长,确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和布局结构。
第一节 新城规模
第28条 合理控制人口规模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顺义新城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90万人左右,同时预留达到百万人口规模的发展空间。
考虑到城市发展中各种因素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为适应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应根据对城市实际发展速度的动态监测,适时调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空间布局,积极应对各种发展状况,始终保持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和建设的调控作用,统筹人口、资源与环境,实现协调发展。综合考虑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对顺义新城和发展备用地的相关规定,顺义新城城市基础设施等相关指标按25%的余地进行预留。
根据东部发展带协调规划,2020年,顺义全区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34万人左右,其中城镇人口117.5万左右,占全区人口的比例为87.7%。
第29条 强化人口增长引导
(1) 顺义新城的人口聚集功能首先要起到缓解中心城人口压力的作用,同时还应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本地人口尤其是本地农村人口的就业能力,促进本地人口在新城的稳定就业。
(2) 采取措施吸引有较高人力资本和创新能力的人口,提升新城的总体竞争能力。积极引导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向新城聚集,大力引进符合高科技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3) 通过避免低端产业在新城聚集以及推进“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的改造等措施,调控和引导外来人口的就业需求结构,处理好外来人口的增长、管理和服务问题,由低端产业带来的人口聚集逐步控制在新增人口的10%以内。
第30条 优化人口结构
(1) 积极提高人口素质,优化素质结构。
(2) 适应顺义新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趋势,满足不同年龄段人口的学习、工作、生活需要。重点关注进入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城市问题和服务需求,在公共服务设施保障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3)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严格限制低端产业进入,创造就业岗位,积极推动就业结构的持续优化。
(4) 不断提高顺义新城人口收入,大力改善人口收入结构。
第31条 用地规模控制与引导
2020年,顺义新城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62平方公里。不含首都机场及临空经济核心区,顺义新城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03.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15平方米。
切实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形成节约用地的发展模式。进行新城建设时,应本着节约土地资源的原则,高效利用土地,并优先充分利用存量用地,特别是规划建设区内的村庄用地。综合考虑建设时序和用地投放安排,尽量减少对农用地的占用,并避免新的城中村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