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城市,解决好城市长期发展的保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确立“节约优先”的思想,实施节地、节水、节能和节约材料的建设标准。
(4) 尊重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全面展现和挖掘城市文化内涵,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资源。
(5) 建立高效、便捷的城市支撑体系,切实保障城市安全。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高标准、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按照适度超前,优先发展的原则,建设高效、安全的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6) 突出城市规划的综合性和有机整体性,保障经济社会、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城市地上和地下、交通设施建设与土地开发、城市与区域、城市与村镇发展建设的和谐有序。
第3条 发展的优势条件
(1) 地处京津冀北结合部,利于区域经济协作。
(2) 环境好、污染少,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旅游休闲度假产业的“后发优势”。
(3) 水资源丰富,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4) 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为新城发展提供了机遇。
第4条 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1) 缺少与中心城以及京津等地的便捷交通联系,区位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距中心城远,同时缺少与中心城以及京津地区的快速联系通道,使平谷一方面难以充分利用首都的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优势,另一方面,京津冀北结合部的区位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平谷虽然地处京津冀北的结合部,但也是北京郊区个别没通高速公路的区县之一。由于对外交通不畅,过去三地之间在跨区域旅游、制造业、流通业及其他方面的区域协作与联系并不紧密。
平谷周边有黄崖关长城、盘山、东陵等著名景区景点,目前交通上主要依靠平蓟路和天津到蓟县的公路。现状平蓟路标准较低,不能满足大量的交通需求。目前,天津至蓟县的高速公路已经建成,因此,尽快修建京平-平蓟高速公路,打通京津快速通道,对解决平谷与京津之间的快速联系,加强区域协作是十分必要也非常迫切的。
(2) 平原耕地快速减少,乡镇企业土地效益低下,亟待节约用地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第5条 规划编制重点
(1) 从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平谷区在京津冀以及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2) 关注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城乡绿化系统,处理好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的关系。
(3) 合理控制城镇规模,完善区域城镇体系,根据区域内不同地区的发展条件,制定分类指导的规划策略。积极引导平谷北部山区(包括浅山区)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有效控制该地区人口和产业的大规模集聚,促进平谷新城发展、重点镇建设和村庄整合,进一步优化小城镇和中心村的发展布局。
(4) 进一步完善新城职能,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5) 推动资源的节约与有效利用,提高土地、水、能源等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发展循环经济,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6) 发挥政府职能,完善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城市安全等体系,特别是满足山区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建设以百姓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社会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