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山镇是北部山区型城镇,以现代农业、民俗旅游业为主。2020年,规划镇域人口2.1万人,镇中心人口0.8万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0.96平方公里。
镇罗营镇是北部山区以农业为主的一般镇,其产业发展应注意山区生态资源的保护。2020年,规划镇域人口1.0万人,镇中心人口0.3万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0.3平方公里。
现有的黄松峪、熊儿寨两个乡规划仍然保留,人口规模控制在0.7万人以下。
第29条 村庄建设与发展
积极推进农村居民点整合。根据村庄的区位、规模等条件,采取纳入城镇、保留发展、整体搬迁等分类指导的整合策略,将村庄数量减少到200个左右。选择交通条件优越、经济基础好、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充足、建设限制条件少、现状规模大、对周围农村居民点有一定辐射和带动作用的村庄作为重点发展的中心村,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现代化农村新型社区
在区域范围内,积极促进城镇化地区村庄的改造(涉及约50个村);有计划地引导生存条件恶劣地区村庄搬迁或加强防护措施(涉及约14个村);积极引导位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核心区等自身发展条件受到限制的村庄搬迁和整治工作。
第四章 新城总体发展
第一节 城市规模
第30条 合理控制人口规模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平谷新城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30万人以内。考虑到目前平谷区重点镇带动作用较差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特点,平谷区将以城乡统筹发展为重点,强化重点镇的带动作用。因此,2020年平谷新城人口规模调整为新城规划区28.8万人,新城规划建设区人口规模25.7万人。
第31条 强化人口增长引导
(1)平谷新城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应注意积极引导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向新城集聚,通过吸引有较高人力资本和创新能力的人口,提升新城的总体竞争能力。
(2)平谷新城还具有承接山区人口向平原转移以及本地区农民城镇化的功能。因此,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本地人口尤其是本地农村人口的就业能力,促进本地人口的就业比例和在新城的稳定就业。
(3)通过避免低端产业在新城聚集及推进“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的改造等措施,调控和引导外来人口的就业需求结构,处理好外来人口的增长、管理和服务问题,防止低端人口的过度聚集。
第32条 优化人口结构
(1)积极提高人口素质,优化素质结构。
(2)适应平谷新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趋势,满足不同年龄段人口的学习、工作、生活需要。重点关注进入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城市问题和服务需求,在公共服务设施保障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3)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动就业结构的持续优化。
(4)提高新城人口收入,大力改善人口收入结构。
第33条 用地规模控制与引导
2020年,平谷新城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7.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7平方米。
预计到2020年,将有约3.1万人居住在农村居民点内,农村居民点用地将在现状基础上逐步减少,第二产业用地尽可能在新城城市建设区内集中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