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新城空间结构与布局
第34条 空间结构
(1)新城及周边地区空间布局层次
新城及周边地区从空间布局上看,由内向外可以分成五个层次:城市中心区、环城绿色空间、周边城镇群、旅游景区与山区绿化、农业生产区与自然村落。这些空间层次承担相应的功能,也是新城功能在城市空间上的延续。
(2)新城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平谷新城城市建设用地主要是向北和向西发展。规划期内,向北不跨北山路,向西不跨规划东南部过境通道。
(3)新城建设用地布局原则
生态优先。根据新城的现状条件及未来发展,划定禁止和限制建设区域,合理利用资源,保证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集中绿地、绿带和自然水面的有机结合,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为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实现城镇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因地制宜。平谷新城位于泃洳河交汇处,按照“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泃河和洳河的河上口宽分别为340米和270米,对新城布局影响较大。因此,新城规划中将两河的水景融入新城建设区,增加了新城的特色和活力。
适应发展,留有余地。考虑到新城今后的发展趋势,新城规划将强化四个方面的城市职能:一是会议、度假、休闲娱乐的职能;二是以都市工业、现代制造业为主的工业职能和京津冀北经济协作的职能;三是京东方向旅游服务基地的职能;四是随着经济水平和人们需求层次的提高,在新城内部应预留足够的文化教育设施用地,突出文化职能。因此,规划工业用地将有所增加,并在新城西部建设以会议、度假、休闲娱乐为主要功能的城市新区。
(4)新城空间结构
四区、两带、三条轴线
四个城市功能区:城市中心区、东北部工业区、西部休闲度假区、西南部教育及产业区。
两条河流景观带:洳河河流景观带、泃河河流景观带。
三条特色轴线:城市综合轴、商业服务轴、教育行政轴。
“四区、两带、三条轴线”的空间结构,将新城内的以河流为主的自然景观和三条城市景观轴线将各个城市功能区联结起来,形成集约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新城。
第35条 功能布局
新城建设用地分为城市中心区(包括商业区、文教办公区、居住区)、休闲度假娱乐区、工业区、教育及产业区。
(1)城市中心区
商业中心在现有商业基础上,根据城镇向北发展的需要,以金乡路为轴向北延伸,形成商业中心,并保留人民公园东侧的现状商业步行街。
行政办公区在现状基础上建设,在府前街两侧形成行政办公区,另在城市西部新区预留办公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