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条 教育科技
按照北京市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初步构建起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协调的结构合理的教育体系。
完善依托社区的学前教育网络,调整优化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进行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推进高等教育资源向新城战略转移,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为区域发展和行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1)基础教育
通过整合资源,调整布局,最大限度的优化和利用教育资源,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实现规模办学,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办学质量。
到2008年全区小学由现状的107所减少到64所,新建城关八小。其中:直属小学6所,中心小学15所,完全小学43所。预计有小学生18836人。共撤消小学44所,减少占地面积307807平方米,减少建筑面积46545平方米。
到2008年全区共有中学由现状的33所减少到23所,新建平谷十中。预计有中学生约有27865人。共撤消中学9所,减少占地面积139918平方米,减少建筑面积28369平方米。
(2)高等教育
结合北京高等教育资源向新城转移战略,通过发展高等教育提升新城人文品质。在新城现滨河工业区规划多功能用地内预留高等教育用地,引入和平谷发展定位相适应的高等院校。
(3)职业教育
建设与现代制造业、物流业、旅游度假业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职业教育基地,包括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为产业提供技术人才。同时,加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和职工的继续教育,促进农民就业,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和知识水平。
(4)科技
加强区级科普设施建设,建设设备基本齐全的科普活动场所和青少年科技活动场所。
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标准
一般规模 服务规模(万人/处) 设置层级
建筑面积(M2) 用地面积(M2) 城市 新城 组团 规划单元
示范高中 36000(48班,3000学生) 80000(48班,3000学生) ▲
普通高中(含职教) 11000(30班,1200学生)
17000(48班,2000学生) 25000(30班,1200学生)
35000(48班,2000学生) 10 ▲
初中 11000~20000(36班,1400生) 25000~40000(36班,1400生) 3~5 ▲
小学 8000(24班,960学生)
10000(36班,1400生) 15000(24班,960学生)
20000(36班,1400生) ≤2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