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条 城市绿化
新城绿地系统建设总体目标:建设多层次、均衡分布的绿地系统,发挥绿地在净化空气、消减热岛、保护生物多样性、防灾减灾、休闲娱等方面的综合功能。通过大型绿地、公园和绿色廊道体系的构建和布局规划,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城市绿地格局,充分发挥绿地生态系统在创建高品质生活环境和健康人居环境中的作用,保障平谷新城生态系统和谐持续发展。
(1)区域绿地系统空间格局
在现有的绿化基础上,形成由城镇村庄绿化、防护绿化、风景旅游区绿化、山区及平原林网绿化组成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区域绿化系统,建设“山区青山相依、平原林网交错、新城绿水环绕”的平谷区域绿地系统的总体格局。
①城镇村庄绿化:在新城规划建设区内结合功能分区建设中心公园、居住区公园、沿河道及主要道路两侧的带状公园等公共绿地。形成由公共绿地、河道及主要交通线两侧绿化带共同形成的新城绿地系统。各重点镇、一般镇、乡中心的绿化用地应逐步实施。重点抓好环镇、环村林的建设,搞好街道、庭院的绿化和美化。新建农村居民点的绿地率应达到35%以上。
②防护绿地:在河道、库区沿岸、主要交通干线(尤其是大秦铁路、顺平路、京平高速公路)两侧、高压线走廊两侧应规划建设绿化隔离带。在环平原的半山区过渡地带建设防护林,完善房山——平谷的前山脸绿化工程。
③风景区绿化:对金海湖风景名胜区等重点旅游景区、旅游路线两侧、文物古迹周围进行重点绿化。
④山区及平原林网绿化:山区绿化主要以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果林建设为主。平原应更新和补植林网,实现平原林网绿化100%。
(2)新城绿地系统空间格局
新城绿地系统空间格局是由两条河流、三条绿化环带(滨河绿化环带+新城环城化环带+旧城绿化环带)、五个城市公园、多条绿色轴线共同构筑的富有动感的绿色生态网络。
规划2020年平谷新城人均绿地面积18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15平方米,新城建设区绿地率将达到50%以上。
(3)新城公共绿地等级配置
平谷新城绿地系统由三级构成,包括:区域性公园、居住区级公园、带状公园和游园。
区域性公园:为全区居民服务的、面积在10公顷以上的综合性公园或专类公园。其功能齐全、内容丰富多样、设施较完备、自然景观优美、有稳定的植物群落形态。按每人不低于1平方米配置。以生态廊道,市级主题公园,绿色交通廊道为主,应满足周边居住用地3000米可达的服务半径。
居住区级公园:为本居住区居民服务的、面积在5-10公顷的综合性公园或专类公园。有一定的功能分区和设施、植物品种多样,应满足周边居住用地1000米可达的服务半径。
带状公园和游园:沿街道、滨河、城墙(红线、兰线外)等设置的宽度大于10米的带状绿地和分布于各类区域的道路红线以外、相对独立成片的小游园、广场绿地等,其面积不小于0.3公顷,应满足周边居住用地500米可达的服务半径。
第49条 环境污染防治
平谷环境污染防治的目标是:到2010年,城市环境质量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区域生态状况继续好转;2020年,空气质量指标在全年绝大部分时间内满足国家标准,主要饮用水源水质、全部地表水体水质和环境噪声等符合相应国家标准。
(1)大气污染防治
2010年风景旅游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一级标准;城镇乡村的大气环境质量2010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20年达到国家一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