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条 城市强度分区发展指引
结合平谷新城的城市空间形态和用地布局特点,按照开发强度不同,将平谷新城划分为I、II、III三级建设强度分区。
(1)建设强度分区I类区为高强度开发建设区,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的谷丰路与新平北路路口周边的商业区,迎宾环岛西北侧商业、办公区以及洳河西岸的综合商业区,相应区域局部建筑高度可控制为60米左右。
(2)建设强度分区II类区为中强度开发建设区,主要分布在建设强度分区I类区周边区域,从空间形象上有利于形成延续的天际轮廓线。另外,北部工业区的西部结合综合服务区建设、南部滨河工业区中部结合城市公园建设,形成建设强度分区II类区,相应区域局部建筑高度可控制为30米左右;
(3)建设强度分区III类区为低强度开发建设区,为新城除建设强度I、II类区之外的区域(包括城市公园、水域在内),相应区域建筑高度控制为24米以下。
第101条 分类城市设计导则
根据新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对新城中居住用地,商业服务用地,行政、文教用地,工业用地等各类用地进行分类指导。主要从现状建设情况及问题、城市空间引导、色彩与风格、建设与改造等方面提出规划要求。
(1)居住用地
城市空间:加强绿化空间和其他开放空间建设,营造多样性的居住空间,尺度上应以短板、小塔式等小尺度建筑为主,避免大尺度高塔式建筑,保证空间的灵活性和居住的舒适性。
色彩与风格:以恬淡柔和的暖色调为主。
公共设施:居住区内部安排日常生活设施,为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区域性公共设施可结合用地布局在居住区边缘建设。
绿化建设:新建居住区绿地率不低于30%,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绿地不少于0.5m2/人,小区 (含组团) 绿地不少于1m2/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 绿地不少于1.5m2/人。
建筑节能:建筑材料的使用应体现节能原则。
(2)商业用地
城市空间:引导商业集中成片发展,形成形象鲜明、具有特色的集中商业街区。商业街区整体应形成开放而有韵律的界面,营造积极的城市外部空间,强调建筑与外部空间的渗透。合理引导现存沿街铺面,做到规范管理,禁止店外经营,临街铺面应作详细的退红线要求。
色彩与风格:应营造热闹繁荣的气氛,主色调以暖色为主,不排斥局部色彩的多样性。
基础设施:应按照相关标准加强停车位的配置与管理,设置集中停车场(库)。
建设与改造:规范商业街两侧商业广告或店面招牌,以不影响商业街整体风貌为原则。在近人尺度的地方,广告牌的设置不能产生空间上的压抑感;加强商业街整体景观设计和绿化,沿街绿化可以低矮的盆栽花草为主;建立完善而有特色的道路标识系统,设计商业街的景观照明效果,合理配置街边休憩设施供人们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