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案例 >>详细规划 >>
 
门头沟新城规划 2005-2020 (文本)

时间:2009-02-24  来源: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作者: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南部新城在以砂石坑为界划分的两个区域上,有两纵一横,三条轴线。其中滨河路南延线为区级轴,永定河及六环路沿线为市区轴,长安街西延线为市级轴,由这三条轴线交错形成的两个中心,即永定河、六环路与长安街相交处的市级中心和长安街与滨河路南延线交汇形成的区级中心。以这两个中心为核心分成两个发展区域。

第69条. 滨水城市

(1) 水边的城市:本规划强调新城与主城的统一,永定河不再仅是用于城市的行洪,不再是地区间隔断的屏障,而是穿越城市建设区的“蓝带”,从城市的边缘变成城市的中心,是城市中重要的文化元素、景观元素,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带来沿线品质的提升。这样,从功能上会增加地区的向心力,而对主城区可成为疏散的吸引。特别是在永定河文化的理念推动下,随着首钢的搬迁,规划对永定河两岸的发展进行整体的考虑。

(2) 六环路滨河地段规划:为赢得滨水的城市空间,规划沿河的六环路在门头沟新城南城地区下钻并盖板,道路两侧原规划的绿化带相应降低宽度,在赢得城市建设用地的同时,更赢得了亲水地段的用地。将六环路辅路西移一个街区,使得沿河街区在永定河和六环路绿化带面前亮出来,减少干道交通对城市造成的与水岸的阻隔,增加城市的亲水性。六环路盖板并覆土后可以植草,两侧可以种树,形成良好的绿化效果。

(3) 滨河地区用地规划:为了充分利用亲水空间,调整路网和用地结构,使滨水区与区域的中心区结合在一起,形成进入城市的高潮区。结合永定河弯道和六环路线位形成的区域,规划形成 “滨河岛”,该“岛”成为滨河的“精品”区域。

第70条. 城市景观规划框架

(1) 景观要素:门头沟新城的景观要素由三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次:由永定河修筑橡皮坝后形成水面,加上滨河绿化,形成滨水的景观带;第二层次:城市建筑群体,与绿色空间交替构成城市的竖向空间,形成错落有致的城市建设天际线;第三层次:西部山体构成门头沟新城的绿色背景,也是北京城西部的背景。

(2) 景观走廊:东西走向遥指西山的长安街延长线和永定河沿河路作为城市的主要景观走廊,形成十字形的景观带。南北中轴路(现滨河路及其南延)是门城新区的主要南北向干道,该路作为主要景观走廊分布有新区中心区、新建居住区及石龙产业区等,体现现代化城市的风貌。在沿南北走廊从南向北还分布有葡萄嘴公园、滨河公园、三家店水库及其周围绿化等。建筑布置、高度控制、建筑色彩、小品设置等方面,都要特别注意城市轮廓线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4.2. 用地规划

第71条. 新城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新城城市规划范围是39.03平方公里。扣除已划入中心城范围的三家店地区用地、国有市属用地、军事用地、砂石坑、重度采空区、煤矸石山,门头沟新城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29.69平方公里。扣除采空区4.68平方公里的核减用地,新城的实际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25.01平方公里。(具体指标详见“门头沟新城规划用地平衡表”)。

第72条. 用地分类

规划用地分为公益性和配套设施用地、经营性用地两大类。公益性配套设施用地是使城市可以持续高效运转所必须配备的设施用地,这类用地须由政府主导;经营性用地是指为更合理地调配市场资源,利用市场调节,用于城市建设的用地,以市场为主导。

 
上一页 页码:[<< 1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3 >>] 下一页 共33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门头沟新城规划 2005-2020 (文本) 的资料
· 广东珠海横琴新区绿色生态新城规划 [2015-07-20]
· 浙江乐清经济开发区绿色生态新城规划 [2015-07-10]
· 新城规划的预警:“鬼城”“空城” [2013-11-18]
· 各地不断曝"空城""鬼城" 高层预警新城规划 [2013-11-15]
· 天府新城规划正式出炉:总面积百平方公里 [2013-02-22]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