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0米区:旧城中心及新区行政中心北侧区域,及沿滨河路地区,是主要的公建区,建筑高度控制为高层、中高层区建议24-40米。
18米区:旧城城子街区、黑山街区,新城区石龙工业区等城市一般地区,建筑高度控制为18米区。以多层住宅,工业厂房为主。
低层区:门头沟内采空区范围、冯村沟、三家店历史文化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住宅以低密度为主;工业厂房为1-2层,其它配套设施也应为低层建筑,建议上述地区高度控制以不超过9米为宜。
标志性建筑:在双峪环岛、新区中心等主要节点可安排标志性建筑,其高度可在本地区建议控制高度的基础上增高1-2个档次,从而创造丰富有致的城市空间形象。
通风走廊:重点控制葡萄嘴地区的建筑高度。
第132条. 新城周边地区的建设控制
东侧:城市东临永定河、六环路,与石景山区、首钢隔河相望,永定河沿河绿化及六环路防护绿地将是进入门头沟区的首道景观屏障。同时进入门头沟新城的各主要入口将成为重要的景观节点,在做好水源保护及城市防洪的同时,应对城市东侧用地结合建设,重点做好景观环境设计。
南侧:城市南部隔山与房山区接壤,山地形成了城市南部的屏障。紧邻城市用地为108国道及防护绿地。108国道以南有卧龙岗村、小园村。同时,南部规划有市级殡仪馆一处,可利用山体环境在未来适当发展相应的殡葬服务设施。
西侧:城市以西为群山,是北京市西部天然绿色屏障。城市建设用地中有中门寺、冯村、西峰寺、东西辛房地区与山体延伸相错,上述地区的建筑以一类居住为主,整体上与山体环境保持一致。绿色山体屏障的建设是门头沟新城良好环境的保证。
北侧:城市北侧为九龙山,用地基本属于九龙山林场,构成新城北部天然防护体系。浅山区的少量建筑也多以一类住宅建筑为主,必须与山林整体环境相协调。
第133条. 浅山区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鉴于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建设主要任务还是在平原地区,建设生态城市,提升城市品味,打造综合服务中心是城市建设的首要目标。山区建设应以生态保育为主要目标,低密度住宅的建设应以控制为主,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不宜大规模建设山地城市。
6.2. 近期实施
第134条. 近期发展总体目标
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与北京市近期规划期限相同,为2005至2010年。
近期初步构建北京市西部的生态涵养带,建设首都西部的生态屏障,奠定西部综合服务中心的发展平台。以生态立区、旅游带动、人才兴区的发展策略,推动全区的经济、社会的转型。
到2010年,门头沟区(含区外单位)国内生产总值预计从2004年的39.4亿元,将达到91.13亿元,年均增幅15%,人均33208元,合4015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