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东部地区:门头沟新城作为全区的中心,也作为东部的中心,是从市区进入山区的首要旅游集散地,新城在旅游布局中的作用除了是交通、接待、信息、服务的中心,同时也结合城市的发展提供城市休闲、文化旅游的内容。东部地区向北形成三家店旅游集散地,是北部文化旅游的核心,是沿109国道进山的旅游门户;向西南形成潭柘寺旅游中心城镇,连接潭、戒佛教文化旅游观光区。连接潭柘寺到王平的旅游交通线路,可带动潭王沿线的山区旅游景点,连接潭、戒佛教文化旅游观光区和北部以妙峰山为代表的小西山风景区,串连落坡岭水库、京西十八潭、青龙涧等,向东连接九龙山地区、中门寺地区、龙口水库地区,被新城辐射,又渗透新城地区,形成东部的旅游网络。
(2) 西部地区:斋堂既是西部的区域中心,同时也是西部山区旅游中心城镇和历史文化名镇,要形成接待规模,兼有休闲、娱乐、购物等功能。西部以斋堂为中心形成两大旅游板块,一是以斋堂、川底下、灵水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旅游景区,二是以灵山、百花山为代表的自然风景名胜区,包括小龙门、龙门涧、黄草梁、珍珠湖、龙门口、通州峪、双龙峡等。
第43条. 门城旅游城市
把旅游城市的标准全面落实到门头沟新城的规划和建设中,通过打造现代生态山城,构建京西山水画廊,使其成为旅游发展的中心,对全区旅游发展起到辐射和拉动作用。
第44条. 旅游城镇和旅游村
体现在旅游区的划分和建立在旅游镇和旅游村体系上的旅游服务设施。以文化娱乐、商业服务、旅游服务功能为主的城市功能的提升,强化服务功能,吸纳旅游消费。
重点建设斋堂、清水、潭柘寺三个旅游重点镇,特别是斋堂旅游集散地建设。整合古村落资源,打造“京西古村落群”的品牌。在有条件的村落中发展民俗度假村、旅游接待村、特色产业村。
第3章.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3.1. 城镇体系与空间总体布局
第45条. 城镇体系总体布局
一轴两区:以产业发展和布局为前提,以109 国道为发展轴,划分为东部综合服务区和西部生态涵养建设区。
重点建设门头沟新城、中心镇和试点小城镇,积极发展建制镇,带动周边村镇建设和发展。东部以门头沟新城为中心,包括军庄镇、妙峰山镇、潭柘寺镇及王平、大台办事处组成的辐射区;西部以斋堂镇为中心,包括清水镇、雁翅镇。
门头沟新城为全区中心和东部地区中心。斋堂镇为全区次中心和西部地区中心。
第46条. 城镇化水平:
到2010年,规划区域城镇化水平达到70.3%;到2020年,区域城市化水平达到76.3%。
第47条. 城镇体系分级:
(1) 门头沟新城:是区域主城,北京西部中心的主要组成,中心城的拓展,西部山区与平原城市区交汇地。
(2) 副中心-斋堂镇:是全区的次中心,门头沟区西部发展中心。
(3) 重点镇:潭柘寺和军庄位于新城的南北两翼,是新城南北两个重点发展延伸的地区。潭柘寺依托108国道与新城相连,是东部地区重点发展的国家试点小城镇。军庄依托109国道和六环路与新城联系。
一般建制镇:其它一般建制镇5个、1个区办事处,是所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依所在位置及发展条件不同,具有不同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