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全面提升人口综合素质。紧紧抓住首都人口向郊区转移的机遇,积极引进具有高知识、高技能人员,重点在旅游、会展、城市管理、能源、交通、环保、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方面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断优化人口机械增长结构,同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
13.4 发展建设重点
(1)以中心城区的功能完善和东部新区的功能培育为发展动力,积极拓展面向区域的综合服务功能。重点实施红螺山-雁栖湖市级风景旅游度假区、新城医疗中心、体育中心、文化中心、中国怀柔影视基地一期(中影国家数字电影制作基地)、怀河沿岸时尚创意文化基地等项目以及雁栖工业园区。
(2)以中科院研究生院的规划建设为带动,促进怀柔新城的科技进步和高等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积极培育、创建怀北科技创新研发基地。
(3)继续推进城乡公路网建设,建立以新城为枢纽、新城与镇乡连接线为骨干、镇乡与村庄连接线为脉络的现代化公路交通系统,保证怀柔新城与北部乡镇的便捷联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加强新城与周边地区的便捷联系,重点启动怀丰公路、怀长路、富密路、宽沟联络线、延琉路、琉辛路等对外公路建设工程。
促进全区旅游事业的发展,重点启动红螺路、范崎路、红雁路、喇碾路、怀北环镇路、慕田峪路、甘涧峪路、八南路、慕莲路、怀黄路等旅游公路提级改造工程。
(4)加快形成新城的路网主要骨架,加强新城各建设分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保证新城重点功能区域和重点项目的启动。
重点实施富乐北大街、南关大街、新城南街、庙城大街、宽沟联络线、新区中心路、规划一街、怀耿路、杨北路、希望路、恒利街、雁栖中心街、雁栖河西路、杨雁路等道路工程建设。
(5)落实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加快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步伐,通过大容量快速公交、新城公交线网以及公交场站建设,初步构建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系统。
为进一步强化怀柔新城与中心城以及周边其它地区的快速联系,依托京承高速公路,全面启动大容量公交线路,并完成怀柔南公交换乘枢纽(P+R)建设,占地规模3公顷左右。
为加强怀柔新城各个建设分区之间的便捷联系,在新城范围内初步建立联系各建设分区的公交线网,并在杨宋、雁栖和核心区各建1处公交中心站,总占地规模7.5公顷左右;在老城组团建设2处公交首末站,在庙城和北房各建1处公交首末站,总占地规模2公顷左右。在怀柔新城老城组团的商业中心地区建设1处公共停车楼,机动车车位约200个,占地面积0.4公顷。
(6)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建设标准与水平,为新城高效、安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重点进行怀河、雁栖河、沙河等河道的生态化整治,积极建设雁栖湖景区、红螺寺景区、怀河水上公园,改善新城的水环境。
扩建雁栖工业区水厂,新建庙城水厂。
新建雁栖工业区、北房、杨宋110千伏变电站共3座。
新建万全至顺义500千伏输电线路(怀柔段)。
结合环六环路天然气管线建设,加快建设顺怀密支线和1.6兆帕高中压调压站3座。
在老城区积极进行锅炉房天然气替煤改造工程,在核心区建设天然气锅炉房。其它地区根据建设情况,建设规模适度的清洁煤集中锅炉房。
13.5 规划实施策略
(1)落实各项配套政策,保证新城发展与区域生态保护的协调关系。
落实“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施计划,采取科学的生态保护措施。制定支持山区生态建设的配套政策,认真落实生态林补偿机制。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联合研究制定怀柔地表水、地下水源各级防护区的环保指标控制体系、生态补偿政策、产业发展政策 。
(2)强化政府的综合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严格落实产业项目筛选评价机制,提高新城土地利用效率。建立土地一级开发制度,加强重点地区土地储备工作,有效引导市场投资。确定公共投资重点和土地供应方向,优先满足公益性事业发展需求。深入实施人才战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大力吸引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等高层次人才。
(3)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决策,营造良好的新城发展环境。
研究制定新城实施办法,坚持高标准、高水平开展新城起步建设。
(4)通过高标准建设功能布局合理、设施完善便捷、资源节约利用、特色鲜明的重点示范区,带动新城全面启动建设,促进新城空间布局和发展框架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