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业态丰富多样、协调发展
基本形成百货店、购物中心、大型超市、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折扣店、仓储会员店、家居建材店等不同功能、不同形式互为补充的商业业态结构。
到2010年,嘉兴全市年销售额超5亿元的大型零售商业企业达6~8家,超10亿元的大型零售商业企业达1~2家。
连锁经营快速发展。到2010年,连锁企业发展到30家,连锁门店800家,经营销售额达到150亿元左右,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30%。
——商贸流通业对外开放持续扩大
大型超市、便利店、专业店、购物中心等主要商业业态发展中,应积极吸引外商投资企业进入,引进国内外先进零售企业管理经验,推动本地商贸企业进一步向外拓展。规划期内,全市共引进外资开设16~20家大型(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零售商业网点。
——流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商贸企业普遍应用计算机管理,全市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基本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大中型商场和超市内普及使用POS系统。积极推进电子商务,逐步推行网上购物。规划期末,全市零售商业企业中应有70%的网点使用电子计算机管理。全市各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总额的30%以上应通过电子商务来实现。
——建设国内领先的大型专业市场、长三角重要的港口物流基地和杭州湾主要的区域配送中心
到2007年,基本构建完成商品交易市场网络和现代物流框架体系,物流增加值达到60亿元,嘉兴港吞吐能力达27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38万标准箱。全市各类专业市场成交额达到800亿元以上,其中年交易额100亿元以上的市场1个,50亿元以上的市场5个,10亿元以上的市场15个。到2010年,物流增加值突破100亿元,市场成交总额突破1000亿元,初步建成长三角南翼的区域性大宗商品仓储配送中心。
六、商业中心规划
(一)市级商业中心
经过多年的商贸业发展和文化积淀,以建国中路、中山路、禾兴中路和勤俭路组成的“口”字型区块,和四条路向外延伸所形成的“井”字型商业聚集区(四周以环城河为界,总占地面积2.377平方公里,至2010年区域内应有10万左右的人口居住,以保持核心商圈人气),已成为嘉兴市本级辐射整个嘉兴市域乃至周边地区的商贸业聚集区域。
市级商业中心建设的目标:以“三街六区块”(三街指建国路、少年路、府南街,六区块分布于东至建国路,西至原卫校、市政府西侧,北至勤俭路、环城路,南至斜西街,总用地0.85平方公里的区域)改造为基础,以“井字型”核心商业区建设为目标,以“井字型”内“口字型”区域建设为重点,通过主要区块分片特色改造,将内环河内区域建设为集购物、休闲、旅游、商务、办公于一体,路网布局合理、业态结构协调、生态环境优美的市级商业中心。首先,按照商业发展“人气、商气聚集”规律,加强核心商业区内路网改造,优化路网布局,尤其是道路的连接、停车场的设置、车流与人流的分流,是打造市级商业中心的必要条件。其次,在“井字型”核心商业区内,通过 “大型商业网点”、“商务办公酒店”、“文化娱乐休闲”、“金融贸易服务”、“特色店铺老字号保护”等区块的分片建设,共同营造市级商业中心氛围。最后,在“井字型”核心商业区的外缘区域,布局以“滨水绿环”为特色的核心商业区边缘地带的绿色生态环,改善区内生态景观环境,实现商贸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