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规划构思
一、规划构思
(一)从大区域角度入手,通过区域景观的改造,提升区域整体景观
丽江市金虹山是丽江东部重要的山体。也是出入丽江城市重要的景观背景空间。规划将山体绿化、美化与城市开发建设同步进行,避免以往城市建设中忽视景观效果,而绿化景观建设又和城市土地开发割裂的局面。通过对金虹山的环境整治,形成丽江东部的景观中心,为形成丽江门户区的“窗口”与“亮点”。
(二)合理充分利用土地,将不可建设用地构筑组团生态隔离空间
规划区内沟壑纵横,地形较为破碎,特别是有一定数量的冲沟与乱掘地。这给未来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造成了一定困难。但是在城市开发中,必要的公共绿地可以有效改善居住区环境效果。由于沿丽永公路是带状建设用地,同时考虑山体景观与绿化空间的连续,将南北状的不可建设用地(主要是深沟与陡坎)建设为组团间公共绿地。一方面使建设用地按组团规模进行综合土地利用;另一方面,组团间公共绿地也是居民生活区周边绿化活动空间。通过设立进行组团生态隔离,可以有效地治理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
(三)突出空间环境,突出区域空间特质
通过组团绿化隔离带的建立,沟通北部山体,实现山体绿化空间向城市空间渗透,体现金虹山区域空间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坡度特点,将区域建筑按坡地建筑空间构成进行布置,实现“户户靠山、户户面南”的景观空间与生活空间。根据山体地貌的不同,在规划区北部,地势较高的地段设置低层、低密度、高绿化率建筑。规划区东部及南部设置多层建筑。靠近丽永公路布置多层、风格多样的商业建筑。最终形成绿化空间—低层、低密度住宅—多层住宅—商业建筑逐步变化的空间机理,形成富有变化的城市景观。同时,根据丽江古城的保护要求,建筑高度控制为低层建筑。使金虹山空间景观也实现了自西向东从低层建筑向多层建筑的过渡。
(四)有效进行土地置换,引导形成本区域产业构建
区域内工程公司的住宅区建筑质量较差,空间环境不佳,人口密度较大。目前,在工程公司用地内已经没有多余的建设用地,无法通过建设新住宅满足近阶段改善居住条件的要求。通过政策引导,将工程公司住宅用地进行整体改造,总体布置为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满足本地居民改善居住条件,改善空间环境的需求。
(五)合理控制商业规模,完善公共配套设施
将金虹区域可开发建设用地按组团规模进行划分,每一组团用地规模为2~6公顷左右,适合开发建设。同时按照组团的公共设施配套要求布置小区级商业设施和文化设施。形成服务结构完善,功能合理的居住区。
二、功能结构分析
将金虹区域的功能结构确定为组团式空间格局,整个规划区形成6个组团的结构格局。
(一)西部组团
位于规划区的西部,包括现状的油库及周边用地,以及金虹水泥厂东南的部分用地。在规划中现有油库的两个大型储油罐进行搬迁。用时作为商业开发用地进行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