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编制目的意义
余慈地区是指余姚市、慈溪市两市行政区域,总面积2681平方公里。余慈地区是宁波都市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杭州湾地区乃至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高速铁路等重大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余慈地区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宁波都市区的规划结构,提升整个都市区发展水平。强化宁波北部都市区的发展职能,密切余慈地区与宁波中心城的联系,统筹协调余姚、慈溪两市发展。需要强有力地在产业结构、职能定位、空间发展等方面进行提升和整合,更大程度地发挥该地区在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作用。
二.规划的基本思路
本规划是依据《统筹余慈地区发展规划纲要》编制的关于空间资源利用的综合性规划。重点研究职能定位与发展规模,优化空间布局,整合交通及重大市政基础设施。
余慈地区发展的规划策略可以概括为:提升、联系和协调。提升宁波都市区的总体定位和余慈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加强余慈地区与宁波市中心城的功能和交通联系,统筹协调余慈两地发展的资源配置和空间问题。具体规划思路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协同发展目标,提升总体定位。
实现余慈两市的优势互补,实现“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发展”,不断提高区域综合实力,确立在区域总体战略中的地位。明确定位为: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浙东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基地,浙江省特色先进制造业基地,长三角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我国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示范区。
2. 合理预测发展规模,平衡开发总量。
余慈地区现状总人口273.78万,其中户籍总人口184.22万人,暂住人口89.56万人。包括9个街道,31个建制镇,1个乡。规划在综合分析现状及发展因素的基础上,统筹平衡两市的发展规模,综合平衡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消耗量等发展约束因子,预测余慈地区合理的建设用地比例不宜超过36%,即545平方公里。
3. 统筹城乡发展,整合优化区域空间布局。
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以推进城市化进程为契机,在积极推进城镇、产业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向农村延伸,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建设发展水平。规划形成由“中心城-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组成的四级城乡体系结构。
4. 实施全区域空间管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依据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差异控制的分区原则,划分四级管制分区,即优先发展区、引导发展区、控制发展区、环境保护区。规划根据各级分区制定了不同的发展策略,相应地制定规划控制导则,用以引导城市发展与城市建设合理有序地进行。
5. 统筹要素配置,协调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依据区域一体协调发展的原则,建议通过制度创新和市场化手段解决资源的合理配置,探索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交易权置换等政策问题,促进区域整体协调发展。区域性基础设施重点落实排污、电力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空间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