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一、用地规模
规划范围 2.56 平方公里
规划建设用地190公顷
二、建筑面积
总建筑面积282.71万m2
其中居住建筑面积106.68万m2
三、人口规模
依据GBJ137-90标准,新城市发展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为18.0—28.0平方米/人。重庆路沿线控制指标采用24平方米/人,规划区内可容纳41000人。
第八章、用地布局:
以十堰市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为依据,根据规划的功能分区,结合现状用地布局结构,对总体规划进行深化,细分用地。结合现状用地布局和建设发展情况,重庆路沿线用地分为居住、工业、商业居住、商业服务设施用地等。
1、工业用地:结合现有的三环集团、市第一针织厂、市塑料厂、市第二针织厂等工业用地,规划布置工业用地,该用地以发展无污染的工业为主。
2、商业服务用地:在北京路与重庆路的交叉口,规划综合商业服务区。在重庆路中段韩家沟段,建立小区商业服务中心。
3、生活居住用地:重庆路沿线规划布置两大片居住用地,在二类一级用地中,考虑到土地级差因素,结合自然地形,规划布置居住用地,形成相对集中的居住组团,规划居住用地面积76.2ha,建筑面积106.68万平方米。
4、商业居住用地:根据土地价值及地块区位,沿道路两侧规划布置商业居住用地,综合提高沿线土地的利用价值,规划面积约20.74公顷。
5、绿化用地:结合居住组团之间的山体绿化,规划设置小型公园三处。对马家河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沿河设置10~15米的绿带,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息观赏环境,形成一处河滨公园,同时在不影响防洪的前提下,在马家河桥上游200米至三环桥下游300米的范围内,结合沿河护堤的修建,采用复式断面河床,布置点块状绿化用地,增设四至五处溢洪透空通道,扩大城市居民的休闲活动场所。对于坡度较大的山体,作为生产防护绿地。铁路专运线两侧根据情况设置不同宽度的防护绿地。
6、市政公用设施布置
规划重庆路沿线布置公用电话亭18处、停车场5处、垃圾转运站1处、开闭所3处、邮电所3处、消防站1处、集贸市场3处、公共厕所34处、公交停车站7处及文化站12处、活动中心12处、门诊部1处、煤气站10处及其他商业服务设施。
第九章、道路交通及竖向
现状道路概况:重庆路属规划城市主干道,从武当路至铁路专运线的局部路段已经建成,从铁路专用线至北京路仅按道路红线控制道路,现状道路偏窄,为9米的简易道路。纵向道路有襄阳路与重庆路相交,襄阳路与重庆路的交点是现状道路的主要冲突点。重庆路两侧多为支路和尽端道路,难以形成完整的道路系统,交通组织困难。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道路系统不完善,功能不明确,层次不清;
道路线形差,等级低,通行能力低;
缺少静态交通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