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案例 >>详细规划 >>
 
十堰市甘肃路沿线控制详细规划方案

时间:2009-06-02  来源:十堰城市规划网  作者: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一、 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4、 建设部《关于修订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若干意见》。

5、 《十堰市城市总体规划》

6、 《湖北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7、 《十堰市甘肃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8、 十堰市规划管理局有关文件精神

二、规划指导思想及规划重点

(一)、规划指导思想

1、 建设具有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综合适应能力超前的城市新区。

2、 建设具有一个绿树成荫、花草遍地、生态环境优化的城市新区。

3、 建设具有一个空间层次丰富、形象超前、具有21世纪现代风貌的城市新区。

4、 建设具有建设管理科学、分期实施完整、远近期结合良好的城市新区。

(二)规划重点

1、 制订合理的控制性指标,将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原则与规划的新理论、新方法相结合,对该区域用地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有机结合的角度,对甘肃路沿线的开发建设进行评估,确定合理的开发建设目标。

2、 合理划分和完善各功能区,确定各编制单位、各街区与基本地块的用地性质及使用功能,统筹安排各项建设用地,形成规模性的建设,提高土地的级差效益。

3、 甘肃路是十堰市的主要出入口,规划设计中必须有利于创造城市特色,丰富城市景观,充分体现城市生活美与艺术美的双重特性,使建筑物的总体布局,外观色彩与整体环境相协调,形成一种和谐、亲切、回归自然的气氛。

4、 坚持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注意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利用。有节制的、科学地对低缓山地进行有效的利用。

5、 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确定本规划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居住人口分布、建筑用地的容量控制、及公共设施的分布、用地规模,确定绿化系统、道路系统和工程系统。

三、 规划编制的背景和必要性分析

①、完成城市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衔接。

甘肃路是规划中城区交通与高速公路的连接道路,是十漫高速公路双楼门下线进入城市的主干道,同时也是武十高速公路下线,是高速公路重要的配套工程。在城市中,对外交通与内部交通的连接道路不仅仅起连接作用,而且相应改变了车辆的流向与分布,甘肃路建成之前出境车辆流向209、316国道,建成之后就有相当一部分车辆通过与甘肃路相连道路流向甘肃路,这样就改变了相连道路的交通状况,因而它有着牵动全局的功效,位置和连接都非常重要。大岭路与甘肃路相接,上下高速公路的车辆就像树枝一样逐步分支或合流,比较合理。许家棚至漫川关一段高速公路将动工修建,武十高速公路将在2004年全面建成通车。为保障高速公路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完工就能投入使用,配套道路在时间上要求同期建成或先期建成。因而积极筹备,按照科学的建设程序,尽早建成甘肃路,完成城市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的良好衔接,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拓展城市空间,推动城市发展。

甘肃路的建设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道路总规已明确规定甘肃路为城市主干道,项目建设具有法定依据。建成之后,以它用地布局为依托,城市实际空间就会拓展到道路辐射的范围,为城市提供新的发展空间,有利于缓解用地不足地价过高的矛盾。同时,新建道路形成的城市新区规划先行,易于控制,有利于建成具有特色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区,对城市长远发展有利。市委市政府提出项目兴市的方针,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刺激经济发展,甘肃路的建设较好的吻合这一目的,能够推动城市发展。道路两边建设条件比较好、易于开发,道路两边可开发利用土地约3000亩,价值达十几亿人民币,直接、间接经济效益都十分明显。所以甘肃路建成后将对十堰市城市发展和经济产生较大影响。

③、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网骨架系统,提高城市运营综合效益。

甘肃路辐射区域道路骨架系统很不完善,主要只有大岭路一条断头路,道路等级也较低,阻碍了这一区域的发展。甘肃路建成之后,就会直接形成两环:车城西路、公园路、甘肃路形成一环,大岭路、甘肃路、郧阳路、汉江路、公园路形成另一环。对于消除断头路,连成网络,完善系统,增加道路密度相当有利,使城市各部分连接更紧凑顺畅,综合运营效益将大大提高。

④、服务东风公司,促进工业发展。

目前正处于东风日产合资初期,服务东风公司发展国民经济是十堰市的战略目标,建设甘肃路也是服务东风的举措之一。东风公司各专业厂之间和各基地之间的物流主要通过汽车运输实现的,甘肃路的建成,连通高速公路,连通市区道路网,将降低运输成本,使资源更为有效的配置与整合,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发展。同时,十堰市处于山区,成片的建设条件好的用地较少,居住用地紧张,工业用地就更为紧张。甘肃路的建设可以提供交通便捷的居住、仓储和工业用地,有利于促进我市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 现状基本概况

甘肃路与大岭路相联,沿途多为山地,大部分处于半填半挖状态,规划区内有东汽钢板弹簧厂、东汽标准件厂、弘亚公司、星海牛奶厂、张湾区钉丝厂和为数不多的居民。

1、地形地貌,地质构造

道路沿线穿越的地貌有冲沟,坡地等,地形起伏较大,地貌变化复杂。地形总的变化趋势南低北高,地貌以坡地为主,冲沟为次。路基横坡陡,填挖土石方工程量和路基防护工程量大,平纵线 型标准 高 据十堰市地质构造图及现场钻孔揭露,场区岩体以单斜 构造为主,不存在断裂 构 造带。

2、河流水文

道路所经地区的 主要河流为红卫河,河道两岸地下水水位基本与河道水位基本相同,阶地最高水位192.46米 ,略高于河道水位,主要由上游地下水和大气降水补给,水量较大。

3、场地地下水条件

道路所经场区地下水水量小,埋藏深,主要分布于 场区粉质粘土层面和填土底部,钻孔揭露水位埋 深 12.2-21.4米,根据调查,场地地下 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次为上游地下水补给,向下游排泄。地下水上游无化学和工业污染源,据湖北省水文地质大队所编《湖北省十堰市环境地质勘察报告》(1990年9月),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

4、地震

场地大多数地段均为高填方或深开挖地段,均为抗震不利地段,土体中除卵石及坡积粘土,为软弱土,卵石及坡积粘土为中软土,岩石为坚硬土,粉土层为液化土,要处理。综合评定场地土属2类。场地为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十堰市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椐 现场调查,场区 无不良地质作用。

5、技术条件

甘肃路为城市主干道,道路全长5454米,宽35米,路面结构;3历米沥青混凝土面层,5历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5历米粗粒式沥青混凝土,35历米水泥稳定石屑,素土压实。桥梁、涵洞设计荷载:汽车-20级、挂-100 ,最大纵坡 4.5% 最小纵坡1%

6、 配套条件

甘肃路建设涉及到拆迁与土地征用,拆迁量不大,由于道路建设将有利于这一区域的发展,得到了沿线居民的大力支持;相关给水、排水、强电、弱电、电信、煤气、暖气等市政工程由相关单位配套建设,市政府将按相关文件规定给予补偿。建设条件已经成熟。

五、 规划原则与规划结构

1、 规划原则

甘肃路沿线的规划建设,应该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充分体现十堰市山水园林城市的特点,体现城市的生活美和艺术美,注意做到建设一片,完善一片,美化一片,鉴于十堰市地处山区,用地紧张,本规划区范围内适当利用低缓山地,但要特别注意加强自然植被的恢复,并结合人工绿化措施,建立立体绿化系统,真正将建筑、山水、道路等融为一体。

合理确定地块的用地性质与使用功能,完善道路系统和交通组织系统,包括各地块与功能区的交通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的控制等。两侧建筑包括工业建筑和公共建筑等,要注意建筑外观色彩与整体环境的协调,以形成一种和谐、亲切和回归自然的氛围。规划中还确定建筑物后退主次干道与支路的红线距离,控制建筑物的高度,进行三维空间的建筑群体、城市景观、绿化系统以及整体空间环境等综合城市设计的研究,提出规划意向,编制重要地段的平面布局示意图。

2、 规划结构

规划结构是规划用地布局与功能分区的体现,合理的城市规划不仅有利于居民的生产与生活,还有利于创造丰富多彩的城市景观,形成变化有序的城市空间。甘肃路沿线由于其特定的城市功能要求以及用地多为山地的特色,规划着力体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思想,采用组团式结构布局。即在用地布局上做到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工业区、居住区的相对集中,园林绿化特色景观与景观轴线的相对集中,市政公用设施与小型公建设施的相对分散布局,特色建筑组群的相对分散与穿插布局,以利于形成韵律感和节奏感强烈的城市景观。

六、 用地分类与构成

1、 按土地使用性质、区位条件以及潜在价值,将土地划分为三类

Ⅰ类:商业(商住)、办公、物流中心等用地

Ⅱ类:工业用地、居住用地

Ⅲ类:其他用地

2、 用地分类及构成

Ⅰ类:沿甘肃路两侧,地质条件好,地形相对平坦,交通方便,商业潜在集聚效益较好的地域,可形成规模性建筑群、集聚性商贸区和综合性物流中心,适宜建设公共设施用地,在布局上以商业、办公、文化设施为主。

Ⅱ类:沿甘肃路二线位置,地形平坦,交通方便,可以形成完整的工业区及居住区。

Ⅲ类:地形狭窄的沟地,破碎而坡度较大的山坡地,规划布局中主要以绿化用地为主。

七、 规模

1、 用地规模

甘肃路沿线规划总用地规模为227.38公顷

2、 人口规模

总人口规模为51814人。

八、 规划布局

以十堰市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为依据,根据规划的功能分区,结合现状用地布局结构,对总体规划进行深化,细分用地。结合现状用地布局和规划建设发展情况,对甘肃路沿线用地分为商业、居住、商住、工业、市政、办公、园林、绿化等功能区域。

(一)、工业用地

工业用地布置在甘肃路与大岭路交接处,结合东汽钢板弹簧厂、东汽标准件厂集中成片布置。为保护环境,避免污染,本规划区内的工业项目多为无污染的一类工业,在深沟内少量布置二类工业。

工业用地布局应符合以下要求:

1、 节约用地,规划区内的工业用地在符合工业生产工艺流程的前提下,做到用地紧凑,外形简洁。坚持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不宜把近期暂时不用的土地圈入厂内闲置起来。

2、 性质相近或生产协作关系密切的工业企业要尽可能地集中布置,以有利于工业企业之间的协作及原材料的综合利用,减少货运量和基础设施建设费用。

3、 各厂区之间,厂区与生活区之间设置8—12米的绿化隔离带。

(二)、商住、居住用地

根据城市功能分区及地块区位,结合地形规划布置商业居住用地,综合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

规划居住用地主要集中成片建设,与工业用地协调发展。居住区规划以“节约用地,设施配套,成片建设”为原则,具体作到:

(1)、根据本规划区的用地特点,居住用地布局结合自然条件,依山就势,尽量利用山地。

(2)、居住用地应做到紧凑集中,以减少市政设施投资。

(3)、居住区建设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

(4)、居住区内部要有方便的联系和舒适的环境。

(5)、居住区布局要特别注意创造优美的环境景观,结合山地绿化建设,形成具有山地特色的建筑风格。

(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布置在王家院一带,靠近大片居住用地,便于为居民服务。在甘肃路中段规划有一条主干道通往红卫,在其与甘肃路交叉口位置布置物流中心和汽车客运站。

(四)、仓储用地布局

仓储用地主要为物流中心服务,规划布置在物流中心西侧及高速公路下线口附近,满足现代物流快速便捷的要求。

(五)、混合用地布局

混合用地主要为物流中心服务,规划布置与物流中心协调发展,用地的主要性质为仓储、一类工业、办公、商业用地四类。

(六)、绿化用地

1、在绿化规划中贯穿“路在林中、楼在绿中,城在山水间”的思想,把自然特色引入城市,同时整个规划区又在优美的自然山水环抱之中,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创造山水园林特色。

2、绿化用地以山地为主,尽量少占平地。

3、点、线、面相结合, 形成立体的完善的城市绿化系统。

4、公共绿地与道路、 广场及各类生活服务设施充分结合,改善分区生活环境。

结合居住组团之间的山体绿化,规划设置山地公园三处。对于坡度较大的山体,作为生态林地。在道路节点设街头绿地,街头绿地是人们最容易接近利用的绿地,对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受用地条件的限制,公园建设多以利用山地为主,因此规划提倡见缝插绿,多增加街头绿地,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绿化用地面积为55.23公顷,占总用地的23.98%。

(六)、市政公用设施布置

规划甘肃路沿线合理布置公用电话亭、停车场、垃圾转运站、开闭所、邮电所3处、消防站1处、集贸市场3处、公共厕所8处、公交停车站、文化站、活动中心、门诊部、煤气站及其他商业服务设施配套齐全。

九、 道路系统竖向规划

1、规划原则

(1)尊重地形,依山就势,尽量减少对地形的破坏。

(2)将城市景观设计与用地竖向工程设计充分结合。

(3)参考自然地面高程和道路高程,结合用地性质、地块大小、相邻地块间高差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设计。

(4)与现状及原有规划充分衔接。尽量减少开挖土石方的前提下,结合道路布局,对自然地貌进行适当的平整,为规划开发创造有利条件。

(5)综合管线规划,依据总体布局的各种用地的分类,重点解决各项干线在系统布置上的问题,避免管线之间产生矛盾,确定干管走向,对管线的位置,

2、道路组成

规划道路以环形与支状相结合的道路系统与规划城市主干道连接,由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级路网组成。在北部与中部地段,形成环形路网。对于延伸的沟脑地段,通过布置尽端式道路,解决交通问题。在甘肃路中段设一穿山隧道。在各组团之间,结合地形布置步行路,使路网系统得以完善。结合公共活动集中的地区以500米为服务半径设置社会停车场。在甘肃路和通往红卫的规划道路交叉口处设一汽车客运站。

本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主干路有:甘肃路和甘肃路中段通往红卫的一条规划道。红线宽度为35米。

次干路是城市交通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在城市交通中,次干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承担市内区域性的交通流量,汇集各区内的交通流量,分流主干路的部分交通量,充分体现其集和分的功能。本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次干路红线宽度为15米。

规划道路总用地面积为28.06公顷,占总用地的12.34%。

3.设计暴雨量

设计点雨量:本地区24小时可能最大点暴雨量为1000mm,均值为90mm,Cv=0.6,Cs=4Cv,1小时可能最大点暴雨量为220mm,均值为36.5mm,Cv=0.53,Cs=4Cv。各种历时的可能最大及各种频率的设计点暴雨量见表。

各种历时设计点暴雨量 单位:mm

流量计算:可能最大和各种频率暴雨采用平均扣损法计算,当时段雨量大于2mm时,按每小时扣损2mm计算,小于2mm的只扣时段降雨量。

沿山体脚部规划截洪沟,雨水管道按道路坡向、沿道路中心线布置。考虑与其他管线的交叉及街坊内雨水支管的衔接,雨水管渠覆土深度按1.5米考虑。

雨水集流时间按实际地形具体确定

十、 景观组织:

(1)、在道路景观轴线上组织序列开敞空间和特色场所,本规划沿道路景观轴线序列组织城市开敞空间,开敞空间以绿地为主,组织室外活动,集散点可设计为物流综合区、道路交叉口。

(2)、景观节点是景观设计中应着重进行环境设计的区域,通常是重要的集散场所或各景观要素汇聚交叉地带。规划设五个景观节点,位于道路景观主轴线上。景观节点一般应设计相应的主题开敞空间,并通过周边设施和建筑群的有机组合设计形成集散场所,起到景观及活动的转折与衔接作用。

十一、 规划实施措施

1、 甘肃路沿线的建设应本着“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原则,土地通过拍卖等形式实现有偿使用,在开发建设中,首先必须按规划进行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然后进行其他项目的开发建设。

2、 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严禁无序开挖山体,建设过程中必须及时恢复周围山体植被,制定道路、庭院和工业园绿化的建设和管理措施。

3、 改变规划用地性质,应先提出规划调整申请,经十堰市规划管理局批准后方可执行。

4、 为适应开发单位或建设项目的用地需要,市规划管理局可对基本地块进行细分或合并,细分或合并应优先考虑同类使用性质的用地。

规划用地平衡表

其中已建设用地:14公顷。

可开发建设用地为:总用地−绿地−道路用地−已建设用地。

可开发建设用地约为:138.75公顷(2081.25亩)。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十堰市甘肃路沿线控制详细规划方案 的资料
· 湖北十堰征收私家车垃圾费新政难执行 [2012-05-23]
· 十堰2009年一级建造师合格人员管理号及证书号 [2010-04-12]
· 十堰2010年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报名条件 [2009-12-24]
· 十堰市火车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9-06-02]
· 十堰市重庆路沿线控制详细规划方案 [2009-06-02]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