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郫县灾后重建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尽快恢复灾区群众正常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依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编制本实施规划。本规划是郫县灾后重建的行动纲领和基本指南,着重体现对中央以及省市灾后重建任务的具体实施。规划期为2008-2010年。
一、规划背景
(一)郫县概况
——区位条件。郫县地处川西平原腹心地带,位于成都市西北近郊,东靠金牛区,西连都江堰市,北与彭州市和新都区接壤,南与温江区毗邻,处于“全域成都”六走廊的中心城—郫县—都江堰走廊,是成都市都市经济的重要拓展区。
——地形地貌。郫县属岷江冲洪积扇区,地形较平坦,相对高差不大,海拔高度550米左右,全县地形平面略似一只五指并拢,由西北伸向东南的手掌。在掌状地形中地势平坦,除西北角的横山子是浅丘台地外,其余皆为平坝。良好的地质条件是郫县能在此次地震中经受考验的重要原因。
——经济基础。2007年郫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2.88亿元,同比增长18.3%,经济发展速度在全市19个区(市)县中列第二位,三次产业比重达10.2:56.4:33.4,地方财政收入达21.93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年位居全省“十强县”,进入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
——产业特色。郫县工业经济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支撑作用明显,基本形成了以精密机电、食品饮料、印务包装为主的支柱产业,“郫县豆瓣”的品牌影响力深入人心。房地产业和旅游业发展较快,逐步体现出郫县的生态宜居特点。现代农业稳步发展,都市型观光农业正成为郫县的特色。

图1 郫县在成灌走廊的位置
(二)灾害损失
——灾害概况。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于龙门山中央断裂带,郫县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全县因灾死亡19人(其中收治周边区县伤员在抢救过程中死亡9人),失踪17人,受伤(重伤)267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5.64亿元。
——灾情特点。全县房屋受损严重,郫县城区及14个镇城乡住房均有受损,全县共计17558户,65319人受灾,受灾住房面积166万平方米。其中倒塌房屋涉及275户,799人,房屋遭到严重破坏的有6041户,32470人;房屋受到轻度破坏的有11242户,32050人。倒塌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严重破坏建筑52万平方米,轻度破坏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达10.96亿元。企业因灾停产438家,88家在建企业停工,发生火灾6起。工业系统受灾较为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达1.5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