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路交通规划控制
规划道路总长68.67公里,道路网密度4.49公里/平方公里。道路广场用地203.49公顷,占总用地16.92%。
本规划区城市道路网络采用“方格式”。规划道路分为三个等级:城市主干路,红线宽度50-55米,呈“++”形;城市次干路,红线宽度22-40米;支路红线宽度16-20米。其中:
城市设计导则
三亚新区的环境景观应突出总体特色,围绕“生态、自然、休闲”的特点,自然环境处理应“大尺度”,城市空间、人工建筑等处理应“小尺度”,从而体现总体特色。
城市轮廓的控制,严禁在金鸡岭公园内进行建设活动,周围建筑原则上控制在3至5层以内。新区严格控制高层建筑数量,水边、山边建筑以低层为主,原则不建高层建筑,以突出城市的特征。
加强景观视线走廊的控制,规划保证金鸡岭到鹿回头、狗岭的视线通畅,以及行政中心到三亚东河的景观轴,行政中心到三亚东、西河交汇处的视线通廊的畅通。
加强居住区环境设计,强调各居住社区与新区的总体协调性和环境优美的特点。居住区应以中、高档建筑为主,尽可能利用现有水体和植被,营造良好的生态景观。
规划区中部地区应结合三亚东、西河和金鸡岭公园进行城市设计,将三亚河的河水和绿化延伸至周围地块。
加强城市重要空间节点的景观规划设计。如行政中心、三亚东、西河交汇处景观节点、迎宾路与二环路节点、迎宾路与三亚西河节点等。
建筑景观控制
建筑设计:建筑应能表达城市特征,体现规划的功能性质,公共建筑应既能满足功能要求,又强调建筑设计人性化处理。
建筑体量:建筑体量不宜过大;沿金鸡岭建筑应进行高度控制,周围建筑原则上控制在3至5层以内。修建对天际轮廊线有影响的建筑,必须经过严格科学论证和专家评审会评审
建筑色彩:根据建筑不同的性质不同的色调处理。居住建筑以浅色调系列为主,公共建筑可以重色调,体现其在城市中的景观地位。檐口、阳台、门窗等可运用不同色彩以增加建筑鲜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