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充分利用独特的地方资源优势,整合产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以高邮鸭集团、荷仙集团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以鸭、鹅为主的禽类加工,以优质稻米为主的粮油加工,以藕为主的水生蔬菜加工和特色水产品加工,加快建设沿河地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加快建立沿河地区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开发加工基地。
太阳能光伏应用产业:充分把握国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契机,以江苏顺大半导体发展有限公司、宝应派科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重点骨干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应用产业,进一步发展和延伸产业链,形成单(多)晶硅棒——单(多)晶硅片——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灯具的产业链。
10、沿河农业。切实放大沿河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基础优势,合理布局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同时按照市场化导向、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组织化运作的要求,创新工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市场营销,提高管理水平,在提升区域产品品牌形象的过程中提高区域农业的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根据沿河地区的农业产业基础,重点建设以下优势和特色产业基地。
优质粮油生产基地。以扬州宝泰米业有限公司、高邮市双兔米业有限公司、江苏珠光集团、江都天一油脂公司等为重点,培植和扶持一批粮油加工龙头企业,争创3-4个名牌产品,带动建设180万亩优质绿色稻米生产基地,发展绿色稻米60万亩、开发有机稻米5万亩。建设100万亩优质中筋小麦生产基地和50万亩双低油菜生产基地。
优质蔬菜生产基地。以江苏荷仙集团、华贵食品、得宝食品、花仙子食品饮料、江都超大公司等为重点,培植和扶持一批蔬菜加工出口龙头企业,带动建设40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其中水生蔬菜面积20万亩。
优质生猪生产基地。以兴泰(扬州)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为重点,扶植和建立一批生猪规模养殖场(户)和养殖小区,带动建设100万头优质瘦肉型猪生产基地。
特色水禽生产基地。以江苏高邮鸭集团、扬州明月食品公司和高邮鸭育种中心、扬州鹅育种中心等为重点,培植和扶持一批水禽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水禽育种企业,带动建设3500万只特色水禽生产基地。
特色虾蟹生产基地。以江苏水仙集团、高邮西湖水产品加工厂、江都吴堡特水集团公司、扬州海宝公司为重点,扶植和建立一批水产品生产加工出口龙头企业,带动建设100万亩优质虾蟹养殖基地。
花木产业基地。以江都市丁伙、仙女镇和邗江区甘泉镇为重点,建设10万亩大型景观苗木和花卉盆景生产基地。同时在高邮、宝应分别建立万亩造林绿化苗木繁育区。
速生丰产林基地。以江都扬子木业、快乐集团,高邮丽邮集团,扬州维盛人造板有限公司为重点,扶植和建立一批木材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建设15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
沿河生态及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重点在京杭大运河扬州段以及高邮湖、邵伯湖、宝应湖堤岸营造水源涵养防护林带,配套建设和完善高标准农田林网200万亩。恢复和重建高、宝、邵伯湖和里下河浅水滩湿地植被30万亩。
11、沿河服务业。以旅游、物流业为重点,加快沿河服务业发展,逐步优化结构,提升功能,改善沿河地区服务业整体环境。
旅游业。加快大运河沿岸景点的规划、设计和复建,积极推进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打造“东方莱茵河”为目标,以“文化、生态、休闲”为主题,加快运河旅游的开发,将沿途的古城、古镇、古寺和水乡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整体包装运河水上游览线,实现市区旅游向江都、高邮、宝应延伸。整合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及沿岸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 “三湖”文化生态旅游线。以宝应东荡荷园、正润生态园、高邮“东方邮都”、高邮湖生态休闲度假村、马棚东湖野鸭放飞等项目为重点,开发里下河水乡风情、生态观光休闲游览线,打造邮文化产业链,同时依托沿河地区的特色资源,加强旅游商品和旅游产品市场开发。
物流业。京沪高速、宁通高速、宁启铁路、京杭大运河以及将要建设的淮江铁路,客观上在沿河地区形成了公、水、铁交通网络,为将沿河地区建成京沪高速沿线重要的现代物流产业基地奠定了基础。近期重点建设江都北片花卉苗木市场、汽车配件市场、高邮龙虬水产品市场、界首农产品物流中心、中国服装纺织城、宝应粮食市场、曹甸教玩具市场、苏中玻璃制品市场等一批特色市场,加快构建区域交易中心,带动产业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