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5年,深圳要突破资源短缺的瓶颈,继续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发展重心逐渐从特区内向特区外转移,实现城市空间的拓展与整合;要打破原有行政界线的束缚,实现城市空间总量的扩张与增长。未来的5-10年,深圳要成为驾驭珠三角一体化的引擎,强化珠三角区域中心地位。未来的10-20年,深圳要走出结构性制度的约束,实现深港全方位合作,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为实现城市长远发展总目标并实施城市发展实施策略,需要选择具体的城市发展分项策略。人口发展策略要求鼓励人口本地化,发挥城市规模效益。初步判断深圳市的城市人口2030年时段有高、中、低三种可能。低方案1000万人;中方案1200万人;高方案1500万人。建议深圳市总体规划按照1200—1500万人口的最终规模来安排城市道路交通等部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策略要求实现核心化、规模化、高级化、高新化与空间优化。交通发展策略要求建设两小时城市交通圈、提高城市的通达性。深圳住房发展策略要求改善环境、提高标准、满足多样性。环境建设策略可选择“实施差异化策略,强化深圳的创新与环境特色”。分区发展导则提出差异化的地区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区特征。
城市空间发展研究是整个策略研究工作的主线内容。城市空间结构模式选择要求生态化、网络状、功能互补。深圳未来城市空间发展可选择“西联东拓、南北贯通,中心极化、两翼伸展”的发展模式。为保持城市的快速发展要求城市能够继续以比较低的成本扩张,而降低城市发展成本的最好途径是开发新区和拓展深圳辖区。城市空间发展结构存在多种模式,本次研究提出了三种可供选择的模式,包括非均衡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均衡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和深——港双城空间发展模式。在进一步规划工作中可选用其中一种,也有可能是多种模式的组合。
为实现城市发展各分项策略,更具体地提出深圳未来城市发展重大建设项目包括:新城计划、海湾计划、生态计划、重塑计划、深港合作发展计划以及重大项目建议表。其中“生态计划”提出 的“将全市土地面积的50%作为城市生态空间,实施严格的‘绿线’规划管制”建议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非均衡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