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本小区采用了明确的分区与统一渐变的建筑形式这种折衷的设计手段:首先,弱化安置房与普通开发区在环境形态上的分界线;其次,安置房与中档住宅的建筑造型也基本相同,整个小区虽然包含了多种档次的住宅,但在整体环境上务求统一,尽量减少安置居民的心理落差,为小区的开发与管理寻求更稳定的社会基础。
同时,即使今后这个住宅区由于新中心的影响,出现高端化的倾向,只要在绿化、路网方面进行微调,仍然可以成为一个完整的居住小区。
本次规划将安置区布置在地块西部,靠近汽车站和市场,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2.出入口的设置
考虑到不同居民的生活需要和对物业管理的承受能力,本规划在安置区采取开放的道路模式,以利于将周边街道的商业机会引入住宅区内部,帮助解决就业问题,而在商业开发区实行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只集中设置两个出入口。
3.水系与景观塑造
由于小区地势低洼,为减少土方工程量,创造有特色的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中保留基地内半环状的主要河流。这样,区内水体可与东侧水渠和南部原有水系保持联系,利用水的自然流动保持水体清洁。

将水系保留在商业开发区一侧而不是两区之间,一方面可以使滨水环境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其日常维护的成本可以由居民承担,维护质量也有所保证,毕竟作为整个城市水网中的一段,保持水体清洁十分重要。同时,本小区将水系作为绿地景观系统的布局骨架,沿水系安排主要步行路、幼儿园、运动场等,使更多居民能够享受滨水的环境。
总之,本小区的规划设计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对于各种问题的回答最终决定了总平面的布局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