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技术要点
佛山是一个充满活力而又复杂多变的地区,既有“南海模式”,也有“顺德模式”是典型的“自下而上”多元发展模式。本次规划的基本目标是需要造就一个强强联手后更加强大的实体,同时坚持两个基本原则,既要保持佛山发展应有的活力,又要最大化地保护与利用多样化的资源。
规划以问题和目标为双重导向,首先分析珠三角及佛山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佛山未来的区域定位,其次提出了佛山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模式和空间结构特征,最后提出支撑这个空间结构在道路交通、生态环境、中心区建设以及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建议。
在大珠三角都市圈内,以港深、广佛为核心的“双心格局”正在逐步强化。对于佛山而言,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香港和广州两个中心城市的商贸、金融、信息等服务职能,另一方面要强调与广州的错位发展,在广州、佛山、甚至包括东莞一起共同形成的“广佛都市区”中寻找比较优势。因此,佛山的城市定位应突出“协调与错位”上。
规划结合对佛山的区域定位分析、城镇发展条件分析,提出了“井型框架、环状衔接”的空间结构模式,“井”字的中心即为佛山的主中心地带,八个主要的发展轴线包括:南向指向大良、容桂;西南指向龙江、江门;西向指向高明、云浮;西偏北指向三水、肇庆;北偏西指向松岗、官窑、芦苞、清远;北向指向里水、和顺、花都;东向的两个发展轴都联系广州;通过“环状”通道加强区域联络,尤其是向北与广州花都机场、向南与南沙的联系。
佛山的产业布局结合规划的簇群布局。簇群指在产业相近,空间相邻的城镇打破行政区界,形成相对集中,资源共享的城镇密集区。通过簇群来引导产业的集聚与转移,把分散的村镇工业向市区级产业园区集聚,相对发达地区的产业向不发达地区转移。
佛山的城镇布局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尤其要保护好簇群之间的生态绿地。规划生态结构为“两带两环六轴”,“两带”为区域生态结构中的西江和东平河-顺德水道,结合河流、水源保护形成区域性的生态廊道;“两环”为佛山中心城区和顺德中心城区的环城绿带;“六轴”为以佛山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六条放射状的生态楔形绿地,以环城绿带为中心,分别指向北、西和南,连接外部的自然界面。同时各簇群之间的绿地相互渗透,形成生态区域绿地。

佛山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空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