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制起止时间:2000.10-2001.9
中规院2002年优秀规划设计三等奖
主管总工:邹德慈
项目负责人:耿宏兵
主要参加人:朱冀宇 李湛东 张峰 李宏斌
合作单位:温州市规划局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三垟乡地带水网密布,在规划面积约11平方公里范围内,有160余座岛屿,山环水绕,峰峦叠翠。规划区内有25个自然村,人口1万多人。近年来,周边已被城市建成区逐渐包围,存在耕地被蚕食、污染趋重、环境特色丧失等威胁。
根据中国湿地分类系统,该地区可归为“终年河道湿地型”。其对于温州市来说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均化洪水、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可以提高城市未来环境的竞争力,也是保留城市开敞空间,构建温州“山水城市”特色的重要因素。
一、规划思路
三垟湿地保护规划,首先要保护其良好生态环境,同时也要考虑当地群众的生存发展,规划就是要本着全局观念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将绿色、发展、公平三者进行整合,实现生态—发展、发展—公平、生态—公平三组关系的基本均衡。建设服从保护,协调好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规划内容
将规划区内划分为四类不同区域,制订不同层次的保护措施。
1.生态保护区:岛屿作为永久性农业用地保留,与密布的水网共同构成三垟的绿色自然环境。保护区内农业生产要逐渐改变单一果林种植结构,发展花卉、观赏性蔬菜、水果及其它有机农业,禁止任何建筑或构筑物建设。远期村庄搬迁,退村还林。该区占总用地的66.7%。
2.建设控制区:将目前十分散落的自然村逐步集中成南北两大组团,满足三垟农民宅基地建设需要和安排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鼓励使用洁净能源。对水乡典型地段进行保护整治。该区占总用地的12.8%。
3.缓冲区:城市建设区与生态保护区之间的过渡区。要严格遵循规划确定的用地性质、建设规模。对建筑性质、规模、高度、色彩、材料严格控制。该区占总用地的8.4%。
4.旅游科教区:是主要游客接待集散地、康体娱乐区、科研科普基地、生态教育区。分为娱乐区和观赏区两部分。娱乐区允许少量娱乐设施建设;观赏区主要是科研、观赏、教育功能。该区占总用地12.1%。
三、实施措施
1.水质恢复
要逐渐改变农、果业作业模式,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逐步实施“有机农业”与“有机果园”,即绿色食品生产;取缔有污染的家庭加工业;对两个集中的村庄组团进行旧村改造,铺设污水管道;对温瑞塘河清淤截污等。
2.动植物保护措施
在一些生产力较低的岛上退耕还自然植被;现有果园应从岸边后退,恢复自然护坡植被;为候鸟提供栖息场所,岸边要种植高出岸边3-5米的便于停落的成片植物或水中有高出水面的稳固的停落物;保护冬候鸟,候鸟越冬季节应杜绝机动船驶入并规定观鸟船只的停泊位置等。
四、创新与特色
在前期充分研究基础上,对三洋水网地区进行准确定位,用“均衡发展”的观点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同时针对生态保护区、建设控制区、缓冲区、旅游科教区实行不同的保护强度控制要求,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并对具有特色传统的建、构筑物提出保护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