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性质与空间布局
蒙古风情园的规划性质为高度融合蒙古族典型的地域文化和生态环境特征,集生态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于一处的综合性大型人工生态文化景观区。
蒙古风情园的整体空间结构可形象誉为:银链系双玉,珍珠翡翠盘。双玉即宫廷文化区和宗教文化区,相对集中地置于场地东西两端;翡翠玉盘即场地中心的大型生态草原区;银链即丰富的民俗展示体验项目,散落分布在草原的周边地区。规划将全园划分为十大功能区:
1.入口区
2.宫廷文化区
3.生态草原区
4.民俗文化带
5.宗教文化区
6.植物园区
7.宾馆度假区
8.行政管理区
9.后勤服务区
10.工程维护区
二、特色与创新
1.通过对地域文化的研究,深入挖掘蒙古族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民风,提出塑造蒙古风情园的旅游核心吸引力:
(1)创造融入游牧生活的特色草原景观。
(2)体现根植于草原的民族特色文化。
2.从追本溯源,大写意、小写实,兼顾经济效益与文化品位出发,确定旅游项目策划的方向:
(1)生态意向:
利用场地条件,营造草原生态的意向,辅以地形改造及动、植物物种的恢复培育,构建整个风情园的自然环境基调。
(2)从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基本形态出发,突出宫廷文化形态,宗教、祭祀文化形态,民间文化形态三大基本类型项目。
(3)从旅游人群的不同心理需求出发,发展适应特定人群的旅游项目,如面向高雅人群的草原艾丽(意为蒙古包集聚之地,相当于小镇)——艺术家之家。
(4)从游览形式出发,在以陆地观光游览为主的项目外,发展空中旅游,或者以特定背景下的现代竞技项目游览。
(5)重要历史人物及事件的展示,如成吉思汗是凝聚着蒙古族精神的杰出代表,他的形象和场所将是宫廷文化区的中心。
(6)基于历史文化的浓缩提炼,以抽象的场所景观,概念性地展示整个历史长河中重要的游牧民族,如匈奴、鲜卑、契丹等民族所拥有的典型文化符号。
3.确定蒙古风情园整体空间结构形象为:银链系双玉,珍珠翡翠盘。这种结构的优点是:
(1)各个片区可以共享中心草原,所有活动都可以草原为背景展开,宽广的中心草原有利于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可以使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相对分隔,避免过于集中的硬质景观区对自然草原形成干扰,观光浏览活动与喧闹的人流集散地也可以互不干扰。
(3)沿着宫廷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的游览序列,游人可以自然地展开追寻蒙古魂的过程,最终感受深深植根于草原深处的游牧文化的魅力和蒙古民族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