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和整合外滩地区的公共服务和旅游休闲功能,全面提升上海外滩核心区的品质。
针对地区现状各类设施布局分散混乱,景观品质和服务层次较低的现状,规划将设施主要分为三类,分别为停车设施、功能性设施和服务性设施,结合景观营造分别进行布局设计。各类设施主要利用空箱下部空间设置,设施功能以保证游客基本需求为原则,设施的规模和布局根据游客需求和空间特点确定,避免设置与外滩功能关系不大的设施。
适应复杂的现状情况,通过多专业的协调合作,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外滩滨水区改造工程在城市核心滨水区进行涉及防汛、交通、市政和景观建设的综合性改造。地区现状情况复杂,规划要同时兼顾空间景观的整体营造和公共活动空间的组织、黄浦江的防汛要求和防汛空箱的结构安全、城市道路与交通系统建设、地下各类市政管线的避让和敷设空间、绿化配置以及日常应急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同时,规划还要考虑外滩地下通道施工的作业空间和工期衔接,以及施工期的交通组织,确保工程在世博会之前顺利完工。
规划编制过程中,与水务、交通、市政、绿化等多个专业系统进行了广泛的统筹协调,综合考虑了各专业的技术要求,最终方案既保证了设计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又保证了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合理性,还兼顾了实施推进的经济性和可操作性。
针对福州路到延安路之间复杂的市政管线对上部景观建设和施工工期的限制,规划福州路广场采用“大台阶”的形式,分为两级平台,对主要管线进行了避让,既丰富了广场空间,又可满足市政管线敷设的要求,合理控制工期。
应用和实施情况
外滩滨水区改造工程利用外滩地下通道实施的契机,整体性提升外滩地区滨江环境品质,是上海市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提升黄浦江两岸的公共空间和环境,重塑城市核心滨水区风貌的重要工程。
本次城市设计由市规划局、市市政局、市浦江办和黄浦区政府共同组织编制,水务、交通、绿化等部门以及建设单位全程参与,并邀请国内城市设计领域知名专家献计献策并进行技术把关。设计方案还通过规划展示馆以及报纸、电视、网络等形式进行公示,广泛征求市民和游客意见并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
2009年1月,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对本规划进行批复。目前,外滩滨水区改造工程已经投入建设,将在世博会之前完工,向世界游客展示一个全新的外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