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考虑地方特点与经济能力,以解决道路、排水问题为重点,在保护传统街巷尺度的基础上采取特色化手段解决南市区内的市政设施问题。
每条街巷均需埋设污水管道,街巷污水管道沿道路中心线布置。鼓励共用检查井,以减少庭院管道的长度和污水检查井的数量,位于街巷路面的污水检查井尽量避开住宅大门。为不使全部管道埋深降低,对局部较低院落采取加高卫生间和厨房的办法;结合现状水渠保护逐步完善雨(雪)水排除系统,在近期水系仍兼顾灌溉功能的前提下,将道路排水边沟与灌溉水系相连通。雨水边沟应满足部分透水的要求,使收集的雨水可就地渗透滋润树木,人行便道的铺装应尽可能采用透水材料,院落雨水的排除按就地渗入或收集考虑。不考虑单独设置堆雪场地,可结合广场、停车场使用,加强积雪清运;考虑维护街巷尺度以及资金条件,规划供电线路仍为架空敷设,现有的电杆应迁移到人行道上。逐步完善道路照明,建议推广采用太阳能路灯。
6.针对不断继续的私有民居建设,为保证传统风貌特色的完整性、独特性和原真性,规划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和管理机制的建议。
目前部分居民在新建与改建房屋时采用了很多现代样式与现代材料,对街区特色造成了破坏与冲击。
规划建议就地取材、以现存的优秀民居及环境为样本,针对建筑形式、体量、色彩等要素建立一整套模型库:针对院落布局、房屋平面、柱式、檐头、墙面、扶壁柱、门窗、天花、台基、外廊、内部、材料、屋顶、颜色等实体元素,以及外部环境建设例如植物配置、街巷铺装、路灯小品及信息符号设计等,提出建议使用的特色样式,辅以图示,供居民选择。同时提出不鼓励样式与禁建样式(还可进一步分为主导样式、附属样式及禁止建设样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公众认同的建设公约,指导今后建设;同时规划提出了一套包括审核、协调以及配套性政策的管理机制,例如每年举行优秀民居评比挂牌,并给予物质奖励等来引导居民自发遵守。
三、规划实施
规划实行“以点推面”改造模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街区进行详细设计,边规划,边实施,边总结”,给居民以信心,并逐步向其他地区实行推进式改造。
从2006年9月份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到2007年10月,已经完成了4.2平方公里范围内的26条主巷道和97条小巷道的改造,共计48公里的道理建设,配套完成供水管道30公里,排水管道39公里,安装路灯1500盏,重点实施了街区绿化,美化工程及渠系治理工程,总投资近亿元。喀赞其民族旅游区近期已开始接待旅游者,老城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和示范意义,目前改造工作仍在有序开展之中,计划三年内全部改造完成。
1.政府满意:本次规划直接影响到伊宁市旧城改造思路的转变,从之前大拆大建而无法实施到如今就地更新而迅速实施对比非常明显;政府不仅自行解决了近五十年遗留的老大难问题,而且在保护传统风貌的同时又改善了居民环境,并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了积极条件。
2.居民拥护:及时、透明与针对性的规划得到了地方居民的热烈支持与拥护,目前改造实施的效果令居民倍感欣慰与鼓舞。这种规划结果的共识性保证了规划管理与实施的可操作性,提高了今后社区共建中的可能性与积极性,极大促进了民族团结与地区的社会稳定。
3.专家肯定:本次规划理念与改造方式得到了很多规划专家的肯定,对于伊宁市、全疆乃至全国城市老城区的改造都具有一定得示范意义。据了解,新疆其他地市都在当地的规划建设中开始借鉴本次规划的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