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规划布局
(1)布局要求:山水渗透、绿带分割、均衡布局、绿网联系。
(2)布局重点:以分散点状绿化为主,以沿道路、河流绿化为重点,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式,按五大类绿地的不同功能规划配置,形成绿点、绿线、绿网、绿带、绿面等多种绿化形式融为一体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四、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1、公园绿地(G1)规划
(1)综合公园(G11):服务半径为2000-4000米,每个面积不小于15公顷,规划综合公园有六个,分别是黑龙潭公园(面积89.4公顷,其中包含东侧象山54.1公顷)、狮子山公园(面积28.4公顷)、清溪公园(面积19.6公顷,不包含水面)、中济海公园(面积74.7公顷,不包含水面)、祥和公园(面积18.7公顷)、玉龙中央公园(面积21.2公顷),合计面积252.0公顷。
(2)社区公园(G12):居住区公园服务半径不大于1000米,每个面积不小于1.0公顷;小区游园不计入公园绿地面积统计,具体规定按《居住区设计规范》执行,结合丽江实际,共规划33个居住区公园,合计面积83.6公顷。
(3)专类公园(G13):世界遗产公园属于专类公园中的风景名胜公园,规划面积为33.4公顷;玉龙县文笔水库及周围高尔夫球场区属于体育公园,规划绿地面积75.4公顷;专类公园面积合计108.8公顷。
(4)带状公园(G14):规划沿主要河流两岸和主要街道两侧建设带状绿地,合计面积112.8公顷。
(5)街旁绿地(G15):主要为沿街设置的小型绿地,按分布半径300米设置,每个面积不小于1000平方米。结合丽江中心城区实际条件,规划若干处街旁绿地,合计面积36公顷。
(6)中济海公园局部区域、世界遗产公园按低建筑密度、低容积率、高绿化率进行建设控制,其建筑密度小于20%,容积率小于0.6,绿地率大于50%。
2、生产绿地(G2)规划
采取总体集中、相对分散的布局形式,规划结合现状苗圃园位置进行布局,生产绿地集中规划了四处用地,主要布局在庆云村东南侧(18.1公顷)、新民中村南侧(25.5公顷)、开元新村东侧(21.2公顷)和玉龙县城东南侧(7.2公顷)。
3、防护绿地(G3)规划
(1)水源防护绿地
对清溪水库水源处栽种水源涵养林,规划绿地面积10公顷。
(2)环城路防护绿地
道路防护绿地一方面起到防噪、防尘、降污染的作用,同时也具有景观功能,丽江市道路两侧绿化用地的弹性空间较小,规划沿环城路两侧各建20米的防护林带,规划环城防护绿地面积60公顷。
(3)铁路防护绿地
在新团片区丽大铁路西侧建设3公里长不小于50米宽的防护林带,规划面积9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