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生态保护区、旅游风景区
以集中保护自然生态资源、自然景观而形成的特定区域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湿地保护区、水源涵养林等。总面积331.1平方公里。
(1)大小金山岛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自然植被和岛屿。面积约0.5平方公里。
(2)崇明岛东滩候鸟保护区。重点保护候鸟栖息地和滨海湿地自然景观。面积约110平方公里。
(3)长江口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鸟类和滨海湿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
(4)黄浦江上游主干河流水源涵养林:分为两段,一段为拦路港一泖河一斜塘一横潦泾,设计为近自然生态林,两侧宽度为500米。一段为横潦泾一黄浦江转弯口闸港,设计生态林与经济林相结合,两侧宽度各500米。面积70.6平方公里。
(5)在宝山罗泾地区,陈行、宝钢水库周边,规划建设水源涵养林。面积约10平方公里。
(6)淀山湖滨水风景区。包括淀山湖周围地区。面积约60平方公里。
(7)青浦泖塔区。以泖塔为核心,包括岛、河及其周围地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
(8)崇明东平国家级森林公园。进一步扩大人工森林建设。面积约10平方公里。
3、大型林带
以防灾、防护和隔离为目的的大型带状绿地、林地。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
(1) 沿海防护林带
在吴淞口至杭州湾大陆岸线及崇明、长兴、横沙三岛长约470公里的海岸线(一弧三圈),建设沿海防护林。考虑台风或风潮主风向及冬季寒潮等影响,在主风向设计林带宽度为1000-1500米,次要风向宽度为200-500米,建设总面积56平方公里。
沿线城市化地区,可根据具体规划适当减小林带宽度。
(2) 工业区防护林带
对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区周边建设300米以上的防护绿带;一般工业区周边建设50~100米防护绿带。
四、近期建设
2005年,将基本建成"环、楔、廊、园、林"为特征的绿化布局框架,全市绿化水平和城市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中心城内环线内消除500米公共绿地服务盲区,建成四大近郊森林主题公园和若干大型生态林地。全市森林覆盖率20%以上。
第十七条 环城绿带建设(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