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建设武汉特色物种的活体基因库。
充分利用和保护武汉市特色植物如荷花、梅花、月季、菊花等物种资源,重点保护荷花与梅花,建立相关活体基因库。用3-5年的时间,使武汉市荷花属植物保存物种数从400个品种达到450个品种;在现有的梅园基础上,加强梅花种质资源圃建设,使梅花保存物种数达到250个品种左右。
(4)加强园林植物引种驯化工作。
从植物多样性的角度,重点培育、发展有生态和观赏价值的野生乡土树种,并适当引进观赏价值高的外来树种,通过适应性驯化等措施,促进园林植物的多样化。
(5)科学编制物种应用规划,指导育苗生产。
苗圃育苗生产以植物多样性发展要求为指导,控制速生与慢生、常绿与落叶、乔木与灌木、地被与花卉等各项比例,使育苗生产既能满足市场要求,又能按计划生产,确保植物多样性发展。
(6)加强植保工作,搞好植物多样性保护。
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指导下,从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以园林技术措施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主体,优先选用无公害农药,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有机地协调好其它防治措施,安全、经济、有效地防治植物病虫害。
(7)重视生态安全,遏制有害植物的传播和蔓延。
进一步提高对生态安全的认识,建立和完善生态安全法规体系,建立区域生态安全预警机制,加强对引进物种的管理,有效遏制有害植物对生态的破坏。
(8)加强植物多样性科研工作。
加强科研,注重多途径培养人才,有计划地培养园林专业多方面人才和学科带头人,通过科技进步来促进绿化水平和植物多样性质量的提高。
八、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1、古树名木的数量和种类
武汉市现存古树名木总计169株,分别属21科29属32种。
古树名木的年龄以200年以下的为主,占总数75.1%,200-300年的占16.6%,绝大多数为清代保留下来的,近千年的仅占1.8%,十分稀有。古树名木的优势树种主要为珊瑚朴、樟树和银杏,占总数的46.2%。
2、古树名木分布
武汉市古树名木主要分布在江南,立地环境呈现多样性,以公园、风景区和古迹寺庙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