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数量和种类一览表
编号 |
树种 |
数量(株) |
比例(%) |
编号 |
树种 |
数量(株) |
比例(%) |
1 |
珊瑚朴 |
37 |
21.9 |
17 |
棠梨 |
3 |
1.8 |
2 |
朴树 |
10 |
5.9 |
18 |
桂花 |
1 |
0.6 |
3 |
小叶朴 |
4 |
2.4 |
19 |
柞树 |
8 |
4.7 |
4 |
枫杨 |
6 |
3.6 |
20 |
满园春 |
1 |
0.6 |
5 |
枫香 |
10 |
5.9 |
21 |
丝棉木 |
1 |
0.6 |
6 |
樟树 |
26 |
15.4 |
22 |
三角枫 |
5 |
3.0 |
7 |
国槐 |
4 |
2.4 |
23 |
酸枣 |
1 |
0.6 |
8 |
乌桕 |
2 |
1.2 |
24 |
皂荚 |
7 |
4.1 |
9 |
法桐 |
1 |
0.6 |
25 |
马尾松 |
1 |
0.6 |
10 |
英桐 |
3 |
1.8 |
26 |
麻栎 |
1 |
0.6 |
11 |
黑松 |
4 |
2.4 |
27 |
刺柏 |
1 |
0.6 |
12 |
黄连木 |
1 |
0.6 |
28 |
桧柏 |
4 |
2.4 |
13 |
广玉兰 |
2 |
1.2 |
29 |
重阳木 |
2 |
1.2 |
14 |
银杏 |
15 |
8.9 |
30 |
山茶花 |
1 |
0.6 |
15 |
雪松 |
2 |
1.2 |
31 |
苦楝 |
1 |
0.6 |
16 |
小叶栎 |
1 |
0.6 |
32 |
紫薇 |
2 |
1.2 |
3、古树名木保护措施
(1)在认真普查古树名木资源的基础上,组织专家鉴定,确定古树名木等级,建立古树名木档案,进行古树名木的动态管理。对其中成片的古树名木建立保护区,对分散的古树名木建立保护点,并树立明显标志。
(2)制定完成《武汉市古树名木及古树名木后续资源保护条例》和实施细则,使古树名木保护纳入法制轨道。
(3)实行专业养护与单位个人养护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制订不同的管理范围、内容和方法,建立层层养护管理责任制,使每一棵古树名木管理养护落实到单位或个人,并做到定期检查。
(4)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不同种类的古树名木,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改善古树名木的立地环境;运用衰老树势复壮技术,抢救濒临死亡的古树名木;积极组织古树名木的科学研究,加强病虫害防治,提高保护管理水平。
(5)各级政府领导要树立保护意识,各级园林机构要加大宣传力度,把相关方针、政策、法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切实有效地保护好我市的古树名木资源。
九、 分期建设规划
1、指导思想
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指导下,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其它相关内容相协调,按照绿地系统规划的总任务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进行建设,确保各阶段城市绿化目标的实现。
2、市域及规划区分期建设规划
(1)分期建设目标
至2005年,完成中环线绿化隔离带、绕城公路和重要对外交通干道沿线森林生态工程,完善、启动一批市域大型绿地建设,将森林覆盖率由现有的16.12%提高到21%;
至2010年,完善城市外围大型生态控制区(风景区、森林公园)建设,强化农田林网和滨水绿化体系的建设,将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6%;
到2020年,建成市域生态农业区和文化旅游区,着重完善城乡绿化一体化的系统性建设,努力实现城区绿树环抱、郊区森林成片、干道树木成荫、两江四岸绿林成带的绿化格局。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0%。